今日上会的IPO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文灿压铸(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南京证券(保荐机构:东吴证券、华英证券)、亚普汽车(保荐机构:国泰君安)。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何剑岭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何剑岭
据今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今日发审委的审核结果为3家全部过会,这让不少投行人士松了口气。有投行人士指出,此次3家得以全部过会的背景是IPO堰塞湖问题已较以往大为缓解。
今日上会的IPO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文灿压铸(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南京证券(保荐机构:东吴证券、华英证券)、亚普汽车(保荐机构:国泰君安)。
具体来看,今日过会的亚普汽车是曾身陷IPO堰塞湖多年的企业,其从申报IPO到今日过会时间横跨了6年之久,今年2月底,同样身陷IPO堰塞湖多时的汉嘉设计也终获过会。另外,今日上会的文灿压铸还存在“三类股东”未予清理等问题,最终同样顺利过会。而随着南京证券的过会,A股将迎来第32家上市券商。
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今日发审委的审核结果是3家上会企业全部过会。记者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在去年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就职以来是比较罕见的。
相比上周过会的富士康所经历的IPO“绿色通道”,今日上会的3家企业的IPO之路就多了不少坎坷。例如,亚普汽车早在2012年3月就申报主板IPO,是一家已身陷IPO堰塞湖多年的企业。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亚普汽车早在2012年3月初就申报了主板IPO,此后分别于2014年4月、2014年8月两次更新了招股书,之后3年多的时间,公司一直处于等待上会的阶段。招股说明书显示,亚普汽车主营业务为乘用车用塑料燃油箱及加油管(注油管),该业务也与目前政策环境关注的“四新”项目关系不大。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8月27日,证监会曾发布5家拟IPO企业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包括迪贝电气、索通发展、中科曙光、亚普汽车、国信证券,除了亚普汽车外,其余四家均早已上市。而今日同时上会的南京证券的上会之路也是充满坎坷:南京证券首次申报IPO时间为2012年11月,但未能如愿,此后为了实现上市梦,经历了多次尝试均告失败。
尽管有之前过会率明显走低的先例在,不过今日的审核结果却让过会率持续走低的节奏有所舒缓。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1月,拟IPO企业上会通过率为36.7%,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创下去年以来的单月最低值;2月,拟IPO企业上会通过率上升至58%。截止目前,3月拟IPO企业上会的通过率为100%。
对此,有龙头券商投行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今日的“3过3”对投行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他认为,近期,IPO过会率提升可能与排队企业数量减少有一定关联。
据3月9日证监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发审委共审核了多达466个项目,同时有146个项目撤回了IPO申请。Wind资讯统计,截至目前,处于IPO排队阶段的项目数量已经不到400个,IPO堰塞湖的问题已经大为缓解。
随着今年南京证券的过会,A股将迎来第32家上市券商。其余31家券商包括已经上市的30家,以及在今年2月6日过会的华林证券。
据披露,南京证券首次申报IPO时间为2012年11月。不过由于其保荐的拟上市公司新大地被查出财务造假,2009-2011年连续3年虚增利润,南京证券被证监会立案稽查,其IPO之路也受到影响。
2013年5月底,证监会公布相关查处情况,南京证券被限令在6个月内进行相关整改,并对保荐人胡冰和廖建华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虽然此事件负面影响较大,不过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在2014-2016年,南京证券的投行业务连续3年保持同比增长,只是体量在行业中排名靠后。而去年上半年,在券商投行业务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南京证券的投行业务也随之下滑。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南京证券的收入规模在所有券商中始终排在中游。就业务结构来看,近年来,南京证券的主营收入中经纪业务的比例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管业务则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总体看,这几年券商IPO申请的过会率较高,2016年以来,有8家申请IPO券商上会,过会率达100%。据Wind资讯统计,除了南京证券外,目前还在排队的拟IPO券商包括中信建投、国联证券、长城证券、中泰证券、天风证券等15家。
今年1月,证监会曾明确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请IPO过程中“三类股东”问题的审核政策,随后,首家含有“三类股东”的新三板公司贝斯达闯关IPO失败。贝斯达含有10家“三类股东”,不过合计持股比例却较低,总共不超过1%。
今日上会的文灿压铸在“三类股东”的问题上与贝斯达类似,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的股东中含有多达10家“三类股东”,持股比例也要高于贝斯达。从证监会今晚披露的信息来看,在今日发审委上,发审委对文灿压铸的“三类股东”问题予以了关注,此外,发审委关注更多的则是客户变动、合同中的例行降价条款、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公司经营方面的问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