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春节一过,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一般都明显回调,但今年却一反常态。记者发现,今年节后银行理财收益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大量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3月3日至3月9日)261家银行共发行了1794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减少37家,产品发行量减少145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9%,与上期持平。
这一收益水平已经与春节所在的2月份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甚至还有微涨。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477家银行共发行了8693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8%,较上期上升0.06百分点。
北青报记者发现,上周城商行和股份行的非保本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无论期限长短,已经全线超过5%。国有大行发行的非保本产品只要期限在3个月之上,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已超过5%。
普益数据显示,封闭式非保本产品中,3个月以下的,国有银行预期年化收益率是4.82%,股份行为5.13%,城商行为5.10%;3-6个月产品,国有行为5.08%,股份行为5.22%,城商行为5.27%;6-12个月期限的产品,国有行为5.15%,股份行为5.20%,城商行为5.35%;一年期以上的,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28%、5.47%和5.49%。
保本产品因为风险更低,预期收益率普遍在4%-4.8%之间。但从数量来看,各类型银行发行的非保本产品规模都是保本产品的好几倍。这三类银行上周发行的保本产品总量为253款,非保本产品为896款,所以市场主流还是非保本产品。因此,从统计数据来看,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依然是市场主流。
市民王女士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就购买了一款预期收益率为5.2%的3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王女士说,看了最近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不比年底春节前低,5%以上的产品挺多,所以打算今年将把更多的资金放回至银行理财中,“银行的产品怎么说都感觉更安全”。
“这几天我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处于5%左右的高位。”有股份行理财经理表示,春节后该行发行的一款33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80%-4.85%,3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5.10%-5.15%,一年期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则是5.20%-5.23%。
北青报记者昨天打开光大银行APP,发现该行在售的理财产品有33款预期收益率都超过了5%,其中17款都在5.20%以上。最高的是一款138天期限,针对新客户的产品,5万元起售,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4%。另一款5万元起的150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5%。
在大家印象中理财收益率没那么高的大型国有银行现在的产品也很有吸引力。
工行有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4%的产品,起投门槛较高,为50万元,最短持有360天。起点金额为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普通产品在工行也比比皆是。建行也至少有17款待售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其中一款起点10万元,投资期限为200天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5%。
跟以往一样,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受到市场热捧。有一家外地城商行的客户经理表示,最近理财产品的收益吸引了周边不少新客户,有一款5.45%的产品,一上线就被秒光。
事实上,随着2017年金融去杠杆的不断推进,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银行理财收益率一直持续上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节后国内外市场利率仍然较高,是推动节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企的重要因素。
就3月份而言,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较大的有现金回流、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到期、财政收支、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往年春节后随着现金回流,市场资金面通常会比较宽松,但今年因金融机构陆续缴回节前临时动用的准备金,与现金回流形成对冲,节后资金面以稳为主,现金回流与CRA到期均未造成太大影响。有交易员表示,尽管春节前后资金面一直较平稳,但市场对季末流动性波动风险仍不敢掉以轻心。
“随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收敛,3月初资金利率有上行态势。考虑到3月份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逆回购利率的调整以及月末MPA考核压力等,资金面可能有重回紧平衡的趋势。”中信建投证券表示。
展望更长的时间周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春节前夕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来看,央行强调“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2018年货币政策难有宽松空间。央行在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指出,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从流动性“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从“调节好货币闸门”到“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货币政策的总体基调难以放松。从全年来看,考虑到3月份美联储很可能再次加息,且2018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紧”声渐起,我国公开市场利率仍有跟随上调的压力,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幅度下降的概率不大,稳中有升是最可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