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停车产业跻身深圳百亿级产业 “互联网+停车” 成发展主要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11 23:12

    《深圳市停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停车产业已经成长为深圳新的百亿级产业,预计到2020年深圳停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

    每经编辑 莫淑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莫淑婷 每经编辑 姚治宇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停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停车产业已经成长为深圳新的百亿级产业,预计到2020年深圳停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互联网+停车”将成为停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此,捷顺科技(002609,SZ)总经理赵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到3年之后智慧停车行业将迎来井喷期。”

    智慧停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停车产业规模达到241亿元。其中,产业链上游的停车场投资建设产业规模达8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4.85%;产业链中游的停车设备(机械式停车设备和智能停车设备)制造和安装产业规模达62.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5.93%;产业链下游的停车场运营管理产业规模达94.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9.21%。

    报告称,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尤其是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攀升,产生了大量的停车需求,停车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深圳停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其中,停车场投资建设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元,停车场设备制造与安装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30亿元,停车场运营管理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30亿元。

    停车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也为“互联网+停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圳市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停车产业信息化、智慧化,积极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实现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并推动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深圳智能停车APP大量涌现,出现了以传统的停车场设备供应商、互联网公司、停车管理公司三类主体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供应商。

    资本自然也盯上了这个行业。2018年2月,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2亿元战略入股,捷顺科技智慧停车子公司顺深圳市顺易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易通),获顺易通20%股权。据了解,顺易通主要从事智慧停车运营及车生活服务,核心产品是捷停车APP,能够帮助车主实现无感支付、月卡延期、预定车位、室内定位、智能寻车等各项功能。

    业内:恶性竞争已基本结束

    报告指出,目前虽然不少社会资本看好“互联网+停车”,但“互联网+停车”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平台企业目前仍处于跑马圈地扩张的烧钱阶段,还未找到成熟的收益模式,“互联网+停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早在2015年,智慧停车行业就迎来爆发式发展,200多家企业蜂拥入局。2015年也被称为智慧停车爆发元年。不过,大量企业的涌入,也导致了整个行业处于激烈竞争期。

    赵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4年下半年智慧停车行业开始发展,到2015年、2016年的时候已经有几百家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然而到2017年的时候,80%至90%的企业已经消失了,剩下的10%至20%企业也意识到了免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赵勇提到的免费模式,指的是平台为了“跑马圈地”,免费为停车场进行诸如安装、升级和维护,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车场管理,落地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

    “这个免费模式的成本是相当高的。除了拓展成本外,客户拓展下来后的系统维护也需要很大的成本,免费模式很难持续下去的。”赵勇向记者分析称。

    作为国内停车设备和出入口控制的龙头企业,捷顺科技当年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赵勇告诉记者,“最早受到冲击的是2014年,当时我们真的没想过居然会出现免费的模式。2014~2015年可以说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也是最兴奋的时候。当时捷顺开始触网往智慧停车转型,并且往价值客户倾斜,事实上这个选择(是)做对的。这几年竞争下来,现在全部免费的模式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恶性竞争可以说是基本已经结束了。”

    此外,报告还指出,当前停车信息属于割裂状态。据了解,停车场数据接入难度大,需要整合开发商、物业、第三方管理单位、业主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传统的停车设备接口协议没有统一的规范,且各个停车场出入口停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导致各平台企业只能通过改造设备或适应设备的方式接入部分停车场数据。另外,由于信息标准不统一,各平台企业之间信息割裂、数据无法共享。

    赵勇认为,将来停车产业链是开放的,会是一个生态打通的停车体系,最终停车产业会上升为一个城市级的入口。而通道的构建、大数据的运营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周末这些重要财经消息或将影响股市(附机构策略)

    下一篇

    去年IPO上会被否86家 证监会:保荐机构要当好“看门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