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4.4%,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上涨3.6%。
每经编辑|李可愚 胡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实习记者 李可愚 记者 胡健 每经编辑 陈星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CPI)。当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4.4%,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上涨3.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CPI涨幅明显,与上月的1.5%相比,出现明显提升。也创下2013年11月以来新高。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物价走势自此将重回“2时代”甚至“3时代”?对此,相关专家认为,这与春节错位因素影响有关,3月CPI走势应将回落。
为何2月CPI出现近3%的涨幅?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指出,这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和气温偏低双重影响。一是全国大范围降温天气影响了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加之春节期间需求和消费量增加,食品价格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88个百分点。二是春节前后出行人员增多,推动交通旅游价格上涨,飞机票和长途汽车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三是春节期间城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人工费上涨。
而中泰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杨畅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CPI跳升超出预期,食品涨价是主因。受春节月份错位影响,CPI同比涨幅大幅跳升,超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4%,同比上涨4.4%,1~2月同比上涨1.9%。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跌跌不休”的猪价出现跌幅收窄局面,2月猪价同比下降7.3%,较1月大幅收窄3.3个百分点。
杨畅认为,尽管2月CPI数据大幅跳升,但主要受春节错位因素影响。3月以来,猪价大幅下行,油价涨幅明显收窄,推动通胀上行的力度大幅放缓。3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也指出,极端天气的扰动仅影响短期,不影响趋势,而春节假期因素已经消退,预计3月份CPI同比将出现回落。
此外,国家统计局9日还披露了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1%。记者注意到,2月份CPI与PPI走势并未保持一致。
对此,杨畅在分析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这反映出整体传导效果有限。2月采掘、原材料、加工业PPI环比分别上涨0.6%、0%、-0.2%,相比1月同步回落,其中原材料PPI环比持平、加工业PPI出现下跌,表明涨价向中下游的传导仍需观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