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高质量发展路径千条万条 创新驱动是绕不开的一条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9 00:3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陈俊杰

    3月6日,在江苏代表团开放日现场,“高质量发展”成为高频热词。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千条万条,但创新驱动是绕不开的第一条,是必由之路。”眼下,南京已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提上日程。

    继2016年成为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后,去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11715亿元,居全国第11位,江苏省第2位。但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南京市研发经费GDP计入率为49.7%,低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

    数据的背后是南京近年来城市发展的焦虑:要带动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更要拉动扬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发展活力,而南京创新能力不足已成掣肘。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南京也认识到,创新是出路,更是摆脱城市“平庸化”的关键。

    “南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领先、率先,只有把创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才行。”蓝绍敏指出,“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系列动作已然展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南京步入2018年的“一号文件”与首个大会均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城市”的建设。根据现有规划,2025年,南京剑指“全球创新型百强城市”。

    而《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作为“一号文件”,更将目光瞄准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创新型企业。据蓝绍敏介绍,南京已确定将在5年内增加对创新政策支持200亿元,其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在国家现有政策基础上,再给予最高10%的普惠奖励。”

    “3个月时间,已有65家新型研究机构正式签约。”蓝绍敏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建设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占重要部分。这也是南京此前关于创新的“121”战略的重中之重。

    蓝绍敏在江苏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再次提及该规划,并形成建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强调这种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价值,在他看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早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彼此之间没有必然的界限。因此,仅关注“应用型科技成果”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蓝绍敏认为,“南京作为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会城市,需在科技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而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符合南京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的要求。

    与此同时,他还希望激发域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他希望南京能够先行先试,通过机制改革,让科技工作者感受到政府对其有“背靠背般的信任”。

    蓝绍敏的期望是,在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和创新合作模式、机制创新下,“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探索‘南京样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成都高质量发展“三重奏”空间布局+产业转型+新经济

    下一篇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尽快完善绿色包装法规 借创新促智慧零售发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