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他同时表示,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
每经编辑 顾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实习记者 顾杰 记者 胡健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他同时表示,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
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此,张勇表示,中央已经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顶层设计,还要做好规划、区分重点,循序渐进加以推进。他介绍说,规划将重点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要强化支撑和保障。
在谈到保障问题时,张勇表示,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重,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都居住在农村,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其中,首先要强化人才支撑,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人才。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农村很多青壮劳动力外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问题比较突出,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来实施,如果仅仅依靠留守的人群,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力量将严重不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宏耀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乡村振兴在实际推动过程中还缺“人”,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就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对此,中央一号文件在五个方面作出具体政策部署,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四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李国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立一个好的体制机制,能够吸引有志于农村发展的人才下乡,到农村投资,包括科技人员、企业家等。“这需要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和制度。”
除了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实际上,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资金问题,并进行了大量投入。以扶贫资金为例,财政部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0.95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增长30.3%。此外,有扶贫任务的28个省份的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约540亿元。
张勇还表示,乡村振兴要加大资金投入,除了中央资金支持之外,还包括社会资金、金融资金。
记者注意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要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
对此,李国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不足,除了需要建立与农村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外,还需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调动金融积极性。“农村贷款的风险比城市要高,不良资产率更高,因此,要有担保体系或者由财政办理支付一部分,否则将难以吸引金融机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