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有舆论称其是广州在城市竞争中的一次“反击”。而在2月26日,深圳的两位干部公示拟任命情况,将赴广东省的其他城市担任要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2018年广州和深圳,谁的表现会更佳?
每经编辑 邱德坤
图片出自:摄图网
本文出自: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
每经记者 邱德坤 每经编辑 杨欢
2018开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州和深圳谁的表现会更佳?
2月24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广州城市规划草案)公示,立马挑动了大家的神经,有观点直言这是广州在城市竞争中的一次“反击”。
而在2月26日,深圳的两位干部公示拟任命情况,将赴广东省的其他城市担任要职,这被看作“深圳官员输出”,背后颇有深意。
广深暗战,开年大戏已上演。
广州谋划更高定位
“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州城市规划草案定位广州的城市性质是,“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对比深圳当前的规划定位,——“深圳市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广州的最新定位明显提高了几个段位。
广州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委员会介绍,本轮总规编制,是广州市历版总规工作中组织架构规格最高、成员单位最多的一次。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落实国家和区域战略,谋划广州城市发展更高定位。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认为,该定位基本上符合广州自身的要素禀赋。
城叔注意到,本次广州编制城市规划的目的之一,是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推进与港澳全面深度融合,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而在此前,深圳也提到,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在GDP超越广州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一名实力不俗的成员,同样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对于广州的本次定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称,广州本次的规划定位更加清晰,确定了广州市未来20年的发展,对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的示范性与引领性的作用。
2月24日,广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会议强调要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
深圳对外输出经验
2018年开年的深圳,其动作体现在了干部人事变动。
《南方日报》在2月26日报道,广东省管干部任前公示,经广东省委常委会议讨论,深圳市委常委、秘书长郭永航拟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拟提名为地级市市长候选人。
符正平认为,深圳官员还是有自身优势,至少在创新能力、营商环境建设,以及政府的管理方法上。让他们将经验带到广东省的其他城市,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是有好处的。
基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对中国内地285个城市的政商关系“亲”“清”健康程度进行评价编制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显示,深圳排名第二。
目前,广州也正试图辐射周边城市。广州城市规划草案提出的举措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网络化城市群格局、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市政基础设施衔接共享、生态环境共同维育。同时,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深化广清一体、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深圳、东莞的科技创新合作等。
广州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委员会称,除了公示成果中所涉内容以外,在多处体现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在区域交通规划方面,提出了协调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港口群,推进湾区交通一体化等举措。
对此,深圳也将实施相应举措。据2月27日的深圳晚报报道,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新起点上,深圳以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契机,通过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携手周边城市,坚定不移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
城市合作与分工
当前,外界似乎更关注城市的合作与分工。
符正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还是要更多地看合作与互动,不仅是在交通上,应深入地将其他壁垒打开,比如当前的行政壁垒太严重了。此前深圳方面带队来广州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2月23日,深圳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赴广州,学习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加强学习借鉴,坚持优势互补,携手广州更好发挥“双引擎”作用,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夏乐称,除了定位分工之外,还要保持一定的竞争。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定位分工可能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在科技创新等竞争性的产业,应该是开放式的,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逐渐步入实质阶段,广州与深圳谁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目前还未可知,但是广深互为竞争又互相学习的状态,将会更加频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