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显示,将分三阶段建成活力全球城市,“强·南沙”,对南沙区发展定位是: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同时在南沙、黄埔、空港经济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广州南沙新区 CFP图
广州市24日晚发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显示,广州的目标愿景是“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城市性质为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草案表示,在南沙、黄埔、空港经济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草案提出,广州要落实国家与区域战略要求,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全面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突出与东南亚、南亚、南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港口城市联盟;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推进与港澳全面深度融合,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发挥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在区域、产业、改革开放、文化方面的优势,建设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
草案从2020年、2035年和2050年3个时间节点明确了城市分阶段目标。2020年,广州将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2035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2050年,将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草案提出,广州要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补充的综合型现代产业体系。依托珠三角(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珠江创新带,聚集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
草案表示,广州要“全·配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化要素配置,建设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枢纽。至2035年,广州航空枢纽设计年吞吐能力将达1.2-1.4亿人次,国际航空旅客中转率达到35%以上;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3600万标准集装箱;广州铁路枢纽客运量超3.97亿人次,货运量超过0.77亿吨;建成2000公里左右城市轨道网络。
草案提出“强·南沙”,对南沙区发展定位是: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
要强化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功能,核心功能包括大湾区交通中心和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面向港澳实施更大程度的先行先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加强与港澳在离岸贸易、高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医疗产业等领域合作,充分考虑港澳人士在南沙生活的需求,完善出入境、通关、居留等服务设施,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机构;对标借鉴国际最高水平,在南沙、黄埔、空港经济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