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曾建辉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曾健辉
“这些年,听到最多的就是,村里人都在买房。邻居家儿子和儿媳在昆山买了房;隔壁大哥在苏州买了房;还有一大部分人分别在市里、县里和镇上买了房;村北头姓陈的都搬走了,只有一家没有在外面买房;南头咱老李家搬了大半了。”这是打工作家李若在《春节返乡笔记》里的描述。
的确,在外打工的“村里人”,有了钱,最想做的事,少不了“买房”。
在安居客发布的《2017-2018返乡置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里,受访人群中有返乡置业意愿的人,占59%的比例。
但这近6成的人回乡置业,并不是回到村子、乡里买房子,而是在离乡不远的镇上、县城及市里。
这也是为什么,报告中新一线城市,尤其是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返乡置业人群占比最高的原因。
事实上,“回乡置业”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在外打工、卫星城建设等一系列宏观话题而生的现象,在近年渐成趋势,并且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被急速放大。
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份习俗,还附加了“买房”这个高频选项?
从开始一个人默默打拼,到一个人变成了两个,再到可能面临的3口甚至5口之家,买房成家就成了迫切的需要。当大城市的房价无法触及,回乡置业便成了打工族的重要选项。
《报告》显示,在返乡置业人群中,一半以上年龄超过30岁;单身人群只有19%。打工一族中,80%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周边城镇,但近七成都在一、二线城市工作。
对于这近6成有返乡置业意愿的人群,改善老人及孩子的生活条件,便是他们返乡置业的首要原因。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买房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当一二线城市买房压力越来越大时,回家乡买套房,就是一个虽不得已但必为之的选择。
有趣的是,有回乡置业的意愿,并不意味着有回乡置业的需要。
就像作家李若描述的,“我有两个弟弟,小弟还没有对象。大概是觉得房子买在市里说出去好听些,方便找对象,前两年非要在市里买套房,买了也不住,到现在还没装修”。
大弟为什么买房呢?他说道:“你们都搬走了,独留我在村里,我和谁玩呢?”
事实上,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乡的打工族,春节过完后很多都会再回到大城市。从长远来看,在租购并举的政策下,有大批人的长期居住需求或能通过租房来解决,未来大城市的租房人群还会进一步增加,很多时候家里的房子并没有用。“有时候,大家并没有回家置业的需求,买套房只是冲动性消费,为了跟风、比较,或者为了实现‘有套房’的愿望”。
张波告诉记者,不少人往往回家前并无置业的想法。但中国不同城市和地区间的楼市差异很大,有时候两地一比、悬殊的差异一现,就会冲动性购房。
当然,有人选择返乡置业也是有清楚需求的,如照顾家乡父母、建设家乡和回家生活等等,也正是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返乡置业大军,而“买住分离”的现象或也会更多地出现。
为什么回家买房?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在城里买不了房。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上深等城市的高房价、高地价,正在挤出部分产业和人口,为更高端的产业和人口腾笼换鸟。
从海外经验看,通过大都市圈建设,较大的成本落差将引导一线城市的部分产业疏导到周边卫星城市,部分人口也将跟随迁移。
而这时候,大家也会发现,我国不少卫星城市的房价与一线城市房价,相差七八倍甚至十多倍。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返乡置业的人群迁移主要流向周边省市或省内其他地方,其中从北京返乡置业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保定、天津、石家庄。
与此同时,在一线城市人口容量、就业机会趋于饱和的状况下,新一线城市爆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迅猛,GDP增速普遍在8%左右,重庆更是超过1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也正大举推出人才政策、购房补贴等诸多福利,这些都对人们回归置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比如,重庆的高精尖人才可享受住房优惠保障,安家补助最高200万元;武汉规定非武汉户籍个人凭“房票”可在武汉购买首套住房;南京的高层次人才购房首套不受户籍限制,40岁以下本科生直接落户买房等。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把眼光从一线城市里调整出来。当技术的进步、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国内交通网络的加速发展,未来我国高铁将覆盖全国80%以上的大城市。这些都在拉近‘漂一族’与家的距离,使得返乡置业更加变得更加容易。”张波表示。
《报告》也显示,从安居客返乡置业报告统计的人群流入情况来看,2017年返乡置业大省分别是江苏、广东和安徽,其中江苏盐城、苏州及南通三城返乡置业人数名列前茅。
新一线城市中,全国返乡置业热门城市前五名分别是重庆、苏州、成都、武汉和南京;二线城市分别是南通、合肥、徐州、泉州和温州;三线城市分别是盐城、安庆、泰州和淮安、岳阳;四线城市则是六安、黄冈、阜阳、商丘和梅州。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