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产纪录片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从小众走向大众

    光明日报 2018-02-06 12:07

    纪录片《二十二》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日前,由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主办,纪录中国承办的“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些纪录片不仅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传统媒体,让观众重回电视。

    纪录片《二十二》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

    日前,由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主办,纪录中国承办的“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名单,并公布了10部入围作品。据悉,《二十二》《极地》《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航拍中国》《希望的田野(第一季)》《拉林河畔》《零零后》《国家相册》《公仆之路》《镜子》《港珠澳大桥》摘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奖项。《百心百匠》《本草中华》《寻找手艺》等10部作品也入围了该奖项的评选。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国产纪录片爆款频出,涌现出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纪录电影《二十二》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本草中华》《零零后》《寻找手艺》等也引发热议。回顾2017年,国产纪录片逐渐从冷门小众走向大众,尤其备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纪录片不仅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传统媒体,让观众重回电视。

    ▲《二十二》的票房情况(CBO中国票房/图)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纪录片在网络视频用户的偏好中位居第五,占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在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观看纪录片,他们甚至自愿充当“自来水”宣传,让更多人喜欢纪录片。这一年,中国纪录片在稳中求进中蓬勃发展。

    题材广阔,成绩喜人

    2017年,中国纪录片有明显的发展,创作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制作精良、立意深远、内容扎实的优秀作品,其中一些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这些作品或紧扣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题材;或秉持人文情怀,传承中国文化;或立足国际视野,讲述中国故事,且表达手段丰富多样,艺术打磨精益求精,全面体现了中国纪录片在编辑理念、艺术创作、传播形态等方面的长足进步,展示了优秀纪录片的无穷魅力。展现匠人精神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平台热播,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观众。杨泽华等一批故宫里的能工巧匠一时成了话题焦点。《航拍中国》第一季近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时,便引发观众在网上一致点赞:“每一帧都美到想痛哭流泪。”《零零后》用10年时间记录00后的生活,击中了很多观众内心的柔软处。有网友评价:“《零零后》打开了一扇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像镜子一样映照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在帮助还是在伤害。”《极地》用镜头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婀娜多姿,备受好评,在豆瓣收获了9.5分的高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评选组委会这样评价:“诗意表现高原生活的画卷,客观呈现西藏人纯净的心田,把诗和远方带回身边。每一帧都美得像屏保,每一秒都舍不得快进。”

    ▲《零零后》颇受好评(豆瓣/图)

    2017年,中国纪录片成绩喜人,人们深切感受到纪录片的火热气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看来:“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当今的中国正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结合自身特点讲好中国故事,表达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文明和秩序构建的影响。”

    让观众感受更多人文关怀

    2015年,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的上映创下了国内非商业纪录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2016年,纪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上映,以6600万元打破了之前国产纪录电影的票房纪录。2017年,纪录电影《二十二》以1.7亿元的总票房打破了《我们诞生在中国》创下的纪录,成为如今国内最卖座的国产纪录电影。不少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的观众认为,《二十二》兼容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和大电影的浸入感,增强了沉重历史对观众心灵造成的震撼,进而在好口碑的推动下实现了票房的逆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尽管纪录片人一直尝试通过院线放映的方式让纪录片走向更宽广的受众,但流于寡淡的票房收入往往成了纪录片电影市场化的一道坎。偶尔有纪录片跨过这道坎,也是个别现象。2017年,这种“个别”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变成“集体”效应。

    2017年暑期档,两部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和《二十二》成为票房黑马。其中《地球:神奇的一天》于2017年8月11日领先全球在中国上映。上映首日,该片豆瓣评分达到了8.1,周日继续上升到8.4,也让观众感叹“暑期档终于迎来了一部神作”。三天后,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正式公映,从最初上映时仅有1.5%的排片量到票房成功破亿,仅用了6天的时间。全国排片更是一路走高,最高时已经上升到10.9%。国产纪录电影的崛起,更引发社会对其艺术价值的深思。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雅欣看来,“纪录片并非简单的纪实,而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如《二十二》让人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纪录片导演闫东对记者说:“纪录片最大的生命就是真实,记录当下题材的纪录片是最有生命力的,因为我们是在用今天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思考。”

    ▲《地球:神奇的一天》的票房情况(CBO中国票房/图)

    不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国产纪录片,它们的成长与蜕变,最核心的力量来自纪录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国产纪录电影为何能不断打破纪录,让这一“冷门”艺术变成“爆款”?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时下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告别昔日高大上的形象,注重观照现实生活、剖析社会问题、描述普通人的日常,让观众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获得了更多情感共鸣,其中不少题材紧跟当下热点,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当影片内容更接地气、更贴近人心,自然也更有观众缘。

    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用新颖的内容、现代的表现手法,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在形式上,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不少纪录片都在朝着“短、轻、快”方向发展,并且还会邀请流量明星出镜或配音,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感染更多年轻人。因此,一些看似小众题材但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被一些年轻人发现后,很快就在互联网展开二次传播。他们的“自来水”让一些优秀的纪录片脱颖而出,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也让纪录片在网络的热度居高不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宣传处处长李忠志认为,“去年纪录片行业现象级作品频出,播出平台不断拓展,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对于纪录片来说,一个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2017年纪录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一部又一部精品纪录片的出现,也让人们对纪录片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马国仓看来,“虽然大家都说纪录片的夏天来临了,但并未达到井喷的程度,纪录片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发布时,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也曾表示,“发展纪录片产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出精品佳作,打造纪录片IP,并开拓多种平台空间,释放商业价值”。不过他也坦言,目前来说,资本的热点还停留在影视剧领域,纪录片产业还不能说是热点。

    2018年开年,纪录片呈现出了更加汹涌的态势。除了刚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收获了良好的收视和口碑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于今年春节期间播出。据央视纪录频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舌尖上的中国》将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在纪录电影方面,2018年也令人期待。《极地》制片人张爽透露:“《极地》电影版正在后期剪辑中,预计2018年上半年与观众见面。”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颇受好评(豆瓣/图)

    国产纪录片爆款频出,不仅在国内受到观众的热捧,同时也一直刷新着海外的传播纪录。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影视处处长孙海东认为:“中国纪录片作品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稳步提升,与国际优秀节目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较好地承载了纪录新时代的中国使命,对外展现了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立体的新时代中国。”

    2017年,我国观众已经开始趋于理性,他们开始了解自己的观影需求与观影取向。国产纪录片即将迎来一波投资热潮,在纪录片创作者眼里,新时代的纪录片人大有可为;在喜爱纪录片的观众眼里,国产纪录片未来可期。

    上一篇

    道指史上首次跌逾千点 细数美股历史上十次大崩盘

    下一篇

    锦江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新经济高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