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天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每经记者 苏杰德 摄
每经记者 赵天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资本市场沉浮十数年,獐子岛(002069,SZ)的资本故事讲得越发不可捉摸。
2月5日,獐子岛披露了2014、2015、2016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存货盘点情况。一般来说,底播虾夷扇贝的养殖时间为3年。令市场哗然的是,如今这3年之内可供收获的131.46万亩虾夷扇贝,全部面临严重“缩水”,总计影响利润6.29亿元,全部计入2017年度损益。
值得注意到是,如今的结果与4个多月以前的盘点相比,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的亩产从30公斤“锐减”至0.49公斤,数据偏差约60倍。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当地的海洋科研人员、养殖户等得知,2017年夏季的海洋升温是业内早就知道的公开现象,而獐子岛的存货减值直到最近突然宣布,饵料少、海水异常高温、养殖规模不合理,这些只是发生在一朝一夕的吗?
1月30日到2月5日,这可能是獐子岛的投资者在2018年经历的最为漫长的一周。1月30日晚间獐子岛突然宣布底播虾夷扇贝发现存货异常,或导致几亿元规模的严重亏损。2月5日,獐子岛披露,已经基本完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2017年终盘点,之前确定的点位数总计334个,截至2月4日累计盘点点位326个。
根据盘点结果,獐子岛拟对107.16万亩海域成本为7758.1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对24.3万亩海域成本为12591.3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110.04万元。上述两项合计影响净利润62868.17万元,全部计入2017年度损益。
獐子岛披露,结合公司情况,预计2017年度净利润亏损。
獐子岛将继续完成全部334个点位的盘点工作,如最终盘点结果与目前披露的存货核销与计提跌价准备金额合计数偏差5%以上,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如未达到上述差异,将提报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批。底播虾夷扇贝核销与减值的最终结果以公司2017年度报告披露,并经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的结果为准。
此外,除了上述对于2017年经营业绩的影响外,獐子岛还表示,因底播虾夷扇贝业务可销售资源量大幅减少、毛利率大幅下降,将给2018年度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压力。
财务方面,獐子岛称,本次存货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将导致资产负债率将大幅升高(初步静态测算约88%),截至2017年末公司贷款余额30.43亿元,其中2018年到期流动资金贷款16.45亿元。
面对此次“黑天鹅”,獐子岛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拟订了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保障现金流安全、引进战略投资者等11个方面的措施。公司将在进一步完善应对措施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并优化调整后形成具体方案报董事会审批。
此前按獐子岛披露消息,每年的春秋两季有海底底播虾夷扇贝的抽测。2017年的秋季抽测从9月26日开始,当时抽测涉及2014~2016年底播虾夷扇贝的海域面积135万亩,调查点位120个,10月18日完成。抽测结果显示,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和2015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存量分别为30公斤/亩、34公斤/亩;2017年内不进行收获的2016年底播虾夷扇贝存量为40公斤/亩。
獐子岛当时表示,根据上述存量抽测调查结果,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风险。
事情在4个多月以后急转直下。2018年1月18日至2月4日,獐子岛进行年终盘点,盘点了131.46万亩海域,同样是2014、2015、2016年进行底播投苗的区域,这些信息与前次秋季抽测的面积及年份信息基本一致。然而,结论却出现了反转。
按2月5日獐子岛披露,2014年度底播投苗21.14万亩,2015年度底播投苗49.52万亩,2016年度底播投苗60.8万亩。本次结果显示,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为0.49公斤,2015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4.37公斤,2016年的则为0.84公斤。
其中,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全部进行核销,因为平均亩产过低,尚不足以弥补采捕成本。如今的0.49公斤/亩,与4个多月前的秋季公布的数据30公斤/亩,相差约60倍。同样是公司得出的结论,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偏差?
引发产量“变脸”的因素,似乎仍在指向信息披露的滞后以及养殖的质量问题。
獐子岛此次披露,造成上述损失的原因包括长海县降水不足、饵料少、海水异常高温、养殖规模不合理等因素。这与其此前披露的消息基本一致。
獐子岛援引长海县气象局监测结果称,2017年长海县降水只有历年平均值66.8%,降水量大幅下降,导致海域内营养盐补充不足,以硅藻为代表的虾夷扇贝饵料水平受到影响。此外,2017年年均硅藻数量较历史均值下降52.9%。
獐子岛披露,2017年数据显示獐子岛海域高温期(日平均水温≥23.5℃)总天数达42天,且连续持续39天,较上年同期多18天。底层高温期(7~9月)平均水温17.9℃,较上年同期高1.2℃。
此外,目前长海县虾夷扇贝浮筏养殖面积高达30余万亩,底播养殖面积近500万亩。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单位海域养殖强度的增加,使依赖海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营养物质的养殖贝类因饵料短缺,品质下降。
獐子岛称,经海洋牧场研究中心分析初步判断,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
有长海县养殖人员及海洋科研人员均向记者确认过2017年出现的夏季高温情况,在长海县的虾夷扇贝养殖行业中,这次高温属于大家普遍知悉的情况,并不是突然出现、后知后觉的。同时,有育苗及养殖经验的人士对记者表示,2017年8月末长海县海洋高温情况比较明显。
同时,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论文显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也曾出现虾夷扇贝养殖大量死亡,原因在于各地盲目无序发展,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水质恶化等原因。
公司是否及时知悉上述环境因素变化?为何不及时处理养殖密度过大等不利因素?3年的养殖期内,为何不能及时对外部条件变化做出相应处理,为何在收获期才报出大额减值?拨开重重迷雾,上述问题仍有待追踪。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