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谢 欣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谢 欣
当白马股出现业绩“地雷”,2017年在股市风生水起的港资竟然也被套其中。
1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预告,在众多业绩“变脸”行列中,出现了一只白马股的身影,这便是在2017年股价最高近翻倍的海能达。海能达曾于2017年三季报预计年度净利润上限达7亿元,如今却修正为不超过3亿元,而这一“腰斩”的业绩预测修正也令海能达股价在1月31日“一字”跌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海能达股价下跌也让持续买入持有1亿股、崇尚价值投资的港资感受到被套的苦恼。
延迟交付致业绩下滑
谁也不曾想到,2017年的一只白马股在2018年初给投资者开了一个“大玩笑”。
1月31日,海能达发布业绩修正公告,表示其201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为2.5亿元至3亿元,同比下滑25.34%至37.7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三季报,海能达曾预测2017年全年可实现净利润5亿元至7亿元,此番业绩修正,净利润变更最大额超过4亿元,可谓大幅“变脸”。
对此,海能达表示,业绩修正的原因是公司部分订单的交付出现延迟,预计出现延迟的订单金额合计约5亿元。截至公告日,上述出现延迟的订单中约3.5亿元已完成交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海能达询问,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延迟订单已有3.5亿元交付,将会体现在一季度业绩中,由于交付时间过了2017年度,所以没能记在2017年,导致业绩出现下滑。”
记者还发现,在海能达此次业绩“变脸”前,2017年12月还发生过一件高管离职的事件。
2017年12月12日,海能达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12月8日收到公司董事会董事、副总经理、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张钜的书面辞职申请报告,张钜因“追寻心中梦想”这一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董事、副总经理、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职务,同时一并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张钜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公司发布元老张钜的离职公告当日,海能达的股价跌幅达4.79%。而截至2018年1月31日,海能达1个多月股价累计跌幅已达到30%,市场表现持续低迷。
港资持续增持被套
由于2017年业绩预测出现大幅变动,海能达在1月31日股价毫无悬念地“一字板”跌停,截至收盘,还有4216万股卖单封住跌停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去年三季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仅为1854.52万股,而根据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海能达股份已经增加到1亿股,持股市值为13.75亿元。随着海能达1月31日“一字板”跌停,港资单日的市值浮亏就达1.375亿元。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在2017年11月中旬,中信建投国际曾发布一则篇幅达21页,关于海能达的英文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中指出,海能达已经为未来两年的强劲增长做好了准备,预测海能达在2017、2018年的收入为54亿元人民币和77亿元人民币,给予“买入”评级。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披露,截至2017年10月31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海能达股份为5223.94万股,较三季度增加不足3500万股。
而到了11月30日,港资持有海能达股份已经达到9006.07万股,单月净增持股份超过3500万股。
不难看出,在2017年的10月和11月,海能达发布三季报以及券商大力推崇的时候,港资连续加码海能达。从目前其股价走势来看,港资已是套在其中。
“这公司以前关注过,确实不错,现在没怎么关注。单从技术形态来分析,公司股价其实早已经破位了。就算公司能完成之前业绩中枢,经过连续几年股价的上行,海能达估值也存在高估,在当前A股投资环境下,感觉海能达的投资风险高于机会吧。”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此表达对海能达未来的看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