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付克友:开放的大门怎样越开越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29 00:20

    每经评论员 付克友

    开弓没有回头箭,何况是一支射向成功的箭。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大国崛起的明朗前景,显然赋予中国坚定改革开放更多信念。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其实不只是一句承诺,更是一个事实,一个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

    2017年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实践,就是这样的事实。2017年4月1日,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1+3+7”雁阵模式成型,形成了大国开放的最新格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窗口和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市场经济自由度的更大边界和最新境界。它们就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它们开放的程度,就是中国开放的程度。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出“开放的大门——2017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的理由——在新闻事实中,去验证中国开放的大门,是否越开越大;在创新案例中,去探索中国开放的大门,怎样越开越大。

    中国开放的大门,是否越开越大?2017年中国自贸试验区发生的一件件大事给出了毋庸置疑的答案。这一年,李克强总理四次视察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每次都关心“放管服”和简政放权改革,正是要为开放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从大连港矿石码头混矿业务量国内首破千万吨大关,到浙江自贸区举办首届世界油商大会汇聚500余位石油行业巨头,这是沿海贸易、投资更大力度的开放;从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举办HKIAC仲裁条款谈判演习会,到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德国合作设立首家境外自由贸易合作园区,这是内地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而当商务部说,正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方案,则意味着中国将在自贸试验区继续探索开放模式的升级版。

    问题是,中国开放的大门怎样越开越大,这才是中国自贸试验区要承担的使命。

    需知,今日中国的开放和四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按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说法,四十年前,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两个海平面,存在巨大的落差。中国逐渐打开国门,就意味着两个海平面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实现对流。这其实是一种基于要素资源比较优势的开放,中国有人口红利,吸引资本涌入,带动“世界工厂”的诞生,推动“中国制造”的发展。

    而今天,当人口红利消失,后发优势成为过往,中国又该如何实现“海平面”的抬升?新的开放之道又在哪里?比如,中西部地区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如何寻找它们新的开放优势?从制造领域开放到服务领域开放,如何弥补产业结构短板?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怎样帮助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2017年中国自贸试验区这些具有典型性、实效性、可复制可推广性的制度创新案例,能够看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也能够看到大门外的开放之路通往何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2017 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新闻、十大创新案例揭榜

    下一篇

    2018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将超1500万 高校毕业生占比过半创历史新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