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2018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
会上对外发布了《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以下简称报告一)、《2018年石化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二)等六份研究报告。
报告一指出,2017年国际油价保持了2016年的反弹成果。上半年油价震荡下行,下半年伴随着减产协议有效执行,政策效应日益显著,支撑国际油价持续攀升。
实际上,进入2018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保持上涨态势,1月12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年内首次上调。在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整体走高。其中,布伦特原油正逼近70美元/桶,而WTI原油也站稳60美元/桶上方,创近三年最高。
2018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原油需求将不断上升,石油库存持续下跌。同时,OPEC与俄罗斯等产油国的限产协议还会继续,美国产油量预计减幅不大,全球原油供需将处于平衡状态。
报告一的执笔人赵鲁涛表示,世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好转,新兴经济体经济有所提升,全球原油需求将小幅上升。OPEC减产协议延长至2018年底,美国页岩油产量或将持续增长,增减相抵全球原油供需将会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因此估计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自2014年国际油价开始下跌以来,三桶油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直到2017年,随着国际油价回暖,三桶油的业绩逐渐恢复。
报告二指出,石油生产企业位于石化产业链上游,受到油价波动的直接影响,价格-利润弹性较大。2014年下半年,油价高位跳水后,持续低位震荡,石油生产企业首当其冲,进入寒冬期。自2016年12月份OPEC国家达成近期首个减产协议以来,油价出现反弹趋势, 2017年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整体回升回升趋势不改。
报告二执笔人吕鑫指出,2017年油价企稳回升,直接利好石油生产企业,中海油等大公司业绩表现突出。
除了面临油价逐步回暖的利好,国内油企还有望迎来一系列变革。吕鑫表示,在国际油价持续中位振荡的大环境中,“油源逐步放开”、“石油进口权逐步放开”、“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以及“大型油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大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国有大型石油巨头与地方民营油企竞争力逐渐增强态势可期,我国油企全面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大方向日渐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