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周有光去世一周年,谷歌特意将其页面Logo翻译成拼音Gǔ Gē。
今天,打开google浏览器,你会发现,它的页面上不仅出现了中国人,还有我们独有的汉语拼音。这位荣登google首页的,正是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凌晨3点,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今天,为了纪念他去世一周年,谷歌特意将其页面Logo翻译成拼音Gǔ Gē。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建立汉语拼音系统,后被媒体称作“汉语拼音之父”。
在周有光接手“汉语拼音方案”之前,中国人使用的注音系统还是英国人威妥玛在1886年创建的“威氏拼音”,但毕竟是西方人制作的注音体系,对于中国人而言使用起来并不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比如,“Beijing”被称为“Peking”,“Chongqing”被称为“Chungking”。
不过,在周有光生前,他很不喜欢这个称呼。其子周晓平曾要求记者,“文中提到的‘汉语拼音之父’几个字务必去掉”,父亲“最反感别人这样叫他。他常说,汉语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参与方案最终制定的几个人之一,不能叫‘汉语拼音之父’”。
有趣的是,周有光和文学大家沈从文是一对连襟,周有光娶了张允和,沈从文则娶了张兆和。
张允和是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是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也是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二姐”。周有光说,“我跟她从做朋友到恋爱到结婚,可以说是很自然,也很巧,起初都在苏州,我到上海读书,她后来也到上海读书。后来更巧的是我到杭州,她也到杭州。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2002年8月14日,94岁的张允和去世。2017年11月,周有光、张允和夫妇的骨灰落葬回故乡常州。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