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集团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的未经审核综合管理帐目,公司该年度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预计约为30亿港元,较2016年度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4亿港元将大幅增加。
每经编辑 孙嘉夏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实习生 祁琪 每经编辑 文多
1月8日晚间,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宣布,根据集团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的未经审核综合管理帐目,公司该年度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预计约为30亿港元,较2016年度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4亿港元将大幅增加。其中,仅出售生化及生物燃料等业务,就为公司带来了约9亿港元净收益。
此外,公司亦同时发布了人事变动情况,董巍接任于旭波任公司董事会主席,董巍现为公司执行董事,此前任常务副总经理及执行委员会主席职务。
据公司公告,董事会认为集团业绩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公司顺应行业升级的发展趋势,梳理确立“聚焦米面油,升级转型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及品牌消费品企业”的战略定位。基于此,集团于该年度内完成了并购小包装食用油业务,贯通油脂产业链;同时完成了出售与核心战略不相关的生化及生物燃料等业务,预计未经审核一次性出售净收益约为9亿港元。
其次,2017年,公司加强专业化运营,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生产负荷,主要产品销量高位增长,规模优势进一步释放。在此基础上,公司把握消费需求升级的市场机遇,积极实施产品研发创新,深化推进业务精细化管理,持续巩固并扩大产品盈利空间。该年度各经营分部及整体溢利显著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中国粮油控股所称的并购小包装食用油业务,主要系完成对福临门的收购。中国粮油控股表示,收购“福临门”将推动集团上下游整合带来的业务转型。中粮控股现有客户群以B2B为主,集中于食品加工商、餐饮供应商、饲料生产商和养殖场,收购能够让中国粮油控股透过品牌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联系,即增加下游B2C业务。
此外,中国粮油控股向母公司出售的生化及生物燃料等业务,受政府政策及补贴的影响较大,业绩波动性明显。
此外,中国粮油控股亦同时宣布了人事大变动:于旭波已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石勃已辞任公司执行董事,不再担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王庆荣已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并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粮油控股现执行董事董巍接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不再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及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但继续担任本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
截至记者发稿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暂未能联系至中国粮油控股进行述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表示:“中粮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打造世界粮商这样一个重要的责任,对于国家给予中粮的使命来说,它一定会专注于世界大粮商的打造。所以包括以前企业的剥离、整合以及这次的人事变动、架构变动,都是围绕着大中粮的大战略来布局。因此,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现在架构的调整对于中粮中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