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年刚过,重庆两江新区在印发的《智慧两江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及将推动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形成智慧城市示范地标。而这也是当地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概念。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数字蝶变”正在制造业、消费等多个领域发生,由此引发的“数字经济”则令地方政府竞相布局。
2018新年刚过,重庆两江新区在印发的《智慧两江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及将推动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形成智慧城市示范地标。而这也是当地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概念。
相比“数字经济”这一新说法,在其中扮演关键生产要素角色的大数据,重庆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当地便印发了《大数据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但时至今日,该产业尚未成为重庆的亮点。
此外,目前周边省市中包括成都、贵阳等城市均与“数字经济”有了亲密接触,重庆此番加码布局,能否夺回头筹,未来也值得关注。
再发力大数据
对重庆而言,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概念并非凭空而起。
据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李宁介绍,上述《智慧两江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及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是由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升级而来。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已引进腾讯、猪八戒、中科云丛等创新型企业300多家,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比达到3.92%。
在李宁看来,从“互联网”到“数字”的差别在于,后者更注重于聚集产业要素、以及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升级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有利于聚焦产业要素,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按照规划,该产业园将以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通讯、数字金融、互联网应用3大优势产业为龙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3大新兴产业为突破,构建数字经济“1+3+3”核心产业体系,到2020年底前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大数据龙头企业,建成5个数字化工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服务器支撑能力达30万台。
那么重庆与上述规划蓝图尚有多远的距离?据两江新区官网2016年底披露,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服务器支撑能力为15万台。
事实上,除了数字经济产业园本身的积累外,对于数字经济的关键核心生产要素——大数据,重庆则已有雄心多年。
2013年8月,重庆市政府曾印发过一份《大数据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17年形成2—3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等目标。
“与当初提出的目标相比,重庆大数据产业并未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庆市社会科学院一名学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于2014年左右开始发力大数据的邻省市的贵阳,2017年上半年的产值规模已破700亿,并预计2017年全年的规模将达1560亿元。
人才聚集力待提升
事实上,重庆周边省市中对大数据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摩拳擦掌”的不在少数。
比如成都在去年10月就发布了《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提出建设“西部数都”的目标;西安在去年8月也披露称到2021年形成10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贵阳更是早早拉起了发展大数据的大旗。
相较而言,重庆的大数据产业颇有些“起早赶晚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最近的表述中,重庆开始将大数据行动计划调整为“两手抓”,即一手抓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另一手抓智能化应用,深入挖掘大数据商用价值、民用价值、政用价值,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庆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传统工业领域与大数据的融合很有空间,数字经济集群还是值得期待。”上述重庆社科院人士表示,但同时人才聚集、产业融合等方面也需要继续发力。
据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于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拥有数字人才最多的城市中,重庆仅位列第13名,比例为1%,落后于同处西部的成都和西安,人才集聚力仍待提升。
此外,重庆多年来在R&D经费支出投入强度也尚有提升空间。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2016年,重庆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50%、1.72%,均低于2.1%左右的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
“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进而构建数字经济,重庆必须首先要保证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上述重庆社科院人士说,这能补齐重庆创新短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的战略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