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凡,市场做大、做强、做好是必然的。在此过程中,香港要发挥优势,助力国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孕育一个蔚为壮观的资本新时代,就必须不断完善作为衔接内地与境外其他市场的“转换器”、“变压器”的功能。
□内地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好是必然的,在此过程中,香港市场要不断完善作为“转换器”和“变压器”的功能
□在沪深港通、债券通的基础上,作为中远期规划,新股通、一级市场通都可能逐步探讨摆上供投资者选择的“货架”
□两地市场监管越走越近,这是大趋势。跟随互联互通的精髓,即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弥补两地市场差异,跨境监管将越做越好
2017年末的香港少了几分燥热,似乎为迎接新事物做好了准备,又像是为香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大年”的沉稳收官打好了底色。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推出自H股上市机制启动24年以来最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通过这次改革,非盈利、同股不同权公司发行上市,海外已上市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等“关节”一次性疏通。
这次改革意味着香港市场以更大的诚意向新经济敞开了大门,而从文化接近性和公司需求来看,内地新经济公司可能成为改革落地后在港上市的主力军。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总体部署下,香港市场正面临着国家经济金融市场步入新时代的重大机遇。
在此背景下,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详谈香港市场的改革发展逻辑。
他认为,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凡,市场做大、做强、做好是必然的。在此过程中,香港要发挥优势,助力国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孕育一个蔚为壮观的资本新时代,就必须不断完善作为衔接内地与境外其他市场的“转换器”、“变压器”的功能。
李小加说,沪深港通的顺利推出,使内地投资者有了坐在家里投资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而把世界带到中国家门口,则是一个不断量变的过程。在沪深港通、债券通的基础上,作为中远期规划,新股通、一级市场通都可能逐步探讨摆上供投资者选择的“货架”。
自港交所2016年提出“三年战略规划”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刚刚结束的2017年承上启下,是香港资本市场和港交所改革发展的“大年”。
过去一年,港股行情节节攀升,恒生指数四季度突破3万点,创出十年新高,市场日成交额屡超千亿港元。港交所股价也节节攀升。
与此同时,港交所推出了人民币期权,上市了香港地区首对实物交收的双币种黄金期货以及首只黑色金属产品铁矿石期货,在沪深港通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顺利开通了债券通北向通,沪深港通北向投资者识别码模式方案落地,又为新经济公司打开大门,并就改革创业板进行了市场咨询……
李小加将这些改革举措的根本逻辑概括为三个逐步改变,即逐步改变香港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和互联互通结构。
他表示,改变投资者结构,要致力于让国际产品、国际资金,与中国产品、中国资金形成相互补充。改变互联互通结构,则要让香港市场在内地“既需要大规模开放,又不能无序开放”的过程中,寻找到一条路,使得市场既能保持开放规模,又能在制度方面具备充分的安全保障。
改变上市公司结构具有两个明确的时间节点。24年前,内地与香港开创性地推出H股上市机制,这既为内地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渠道,也让香港逐步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一大首选上市地。
李小加将新近推出的香港市场上市规则改革,定义为与推出H股上市机制等量齐观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以前我们更多关注传统经济上市资源,现在则是向新经济打开了大门。”
他判断,从文化的接近性和公司的需求来看,内地的新经济公司将是香港上市制度改革后在港上市的主力军。而无论是新经济还是传统经济,受益于互联互通机制的有效运行,内地投资者都可以分享投资机会,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将配置财富的眼界放至全球范围。
拥抱新经济,将是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在新时代的重要底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同时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步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内地与港澳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紧密相连。在此背景下,香港市场将迎来怎样的机遇?
李小加表示,内地资本市场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有其独特的内在金融逻辑,“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做好是必然的,在此过程中,香港市场要不断地优化上市资源,加大资本资源的多元化水平,不断完善我们作为‘转换器’、‘变压器’的功能”。
在李小加看来,香港的幸运来自于祖国的强大。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与世界有更加充分的互联互通,又必须有序开放、实现独特的风险管理需求。
他将内地经济金融市场比作“方管子”,将其他境外经济金融市场比作“圆管子”,进而谈到香港的任务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在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扮演方管子和圆管子之间“转换器”、“变压器”的角色,使得内地市场与境外其他市场在飞速变化的过程中既顺畅运转,又良性互动。
“H股上市机制,就是当年将方管子和圆管子连起来的‘转换器’。近年来的互联互通机制,通过交易总量过境、结算净量过境的独特创新,让两地市场在充分保留各自监管规则、市场结构和交易习惯的前提下,实现了完全市场化的交易互联互通,以最小制度成本为内地资本市场取得了最大效果的开放,丰富了香港市场的流动性,这无疑也发挥了‘转换器’的作用。”李小加说。
放眼未来,他认为,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只要与时俱进,找准自己的定位,香港就能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李小加特别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和经济体。大湾区所带来的发展活力和机会,无论是对内地还是对港澳,都意味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发展前景。
三年前沪港通启动之初,李小加曾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通过互联互通形成的共同市场,可以让世界来到中国家门口……往共同市场里装进越来越多的东西,就可以让中国资本坐在家里投资世界。”
目前,沪港通已经成功运行三年,深港通推出已满周岁,债券通启动也已超过半年。如今回望,把世界带到中国家门口的愿景,是否已经实现?
李小加表示,通过沪深港通,内地投资者有了坐在家里投资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而把世界带到中国家门口,是一个不断量变的过程。
“店门打开是质变,货架上的货(资产类别、交易品种)还需要慢慢放上去。”他打了个比方。
李小加表示,内地与香港市场已经实现了二级市场通,但二级市场这个“货架”上面的东西还不够多,以后会慢慢多起来。他透露,在沪深港通、债券通的基础上,未来还可以有新股通、一级市场通,“但这些都是中远期的规划,要慢慢来”。
不久前,互联互通北向“穿透式”监管方案落地,沪股通、深股通将实施客户ID检测通报体系,即投资者识别码模式。
对于互联互通时代开创的跨境监管合作模式,李小加表示,互需和互信是两地跨境监管展开的基础条件,随着未来两地技术平台不断升级,两地监管者会把对方在市场结构基础层面上对互联互通监管的需求嵌入在新的设施中。
在硬件上互通有无之后,“未来双方在监管规则、文化、理念和法制上肯定会有更多的合作,两地市场监管越走越近,肯定是大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永远跟随互联互通的精髓,即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来弥补两地的市场差异,以本土市场规则为主,以主场原则进行合作,以相互对等的形式进行,那么跨境监管将会越做越好。”李小加说。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马婧妤 张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