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全国股转公司召开新三板分层与交易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发布制定关于交易制度、分层、信披三大组合拳改革措施,新三板集合竞价时代。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从来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而新三板改革后可能会发生六大变化尤其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周五的政策,没有出乎太多人意料,但影响可能极为深远。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向来不是孤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涉及整个市场交易制度的改革。“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政策将会对新三板产生深刻影响。有些立竿见影,有些或潜移暗化。
今天,读懂君就来谈谈新三板改革后可能发生的六大变化。如果你还关注新三板,这些变化你必须知道!
在新三板,原始股销售可真是一个暴利行当。
由于协议转让允许手拉手交易,且可以显示在盘面,给原始股不法销售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一手从公司内部低价拿票,一手又将筹码卖给不懂股票的大爷大妈。与此同时,左手倒右手制造虚假的价格,实现表面的账面盈利,蒙蔽这些非合格投资者判断力。
过去两年间,他们控制了超百家公司的股价,疯狂牟取暴利,几乎成为这个市场最大的获益者。
集合竞价取代协议转让后,盘中的价格改为由数量和时间竞价实现,盘后手拉手交易的股价将不在盘面显示,操纵股价的难度大大增加。另外,手拉手门槛被提升至单笔申报数量不低于10万股,或者转让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单笔销售如此体量的原始股,几乎不可能完成。
不难想象,新三板的原始股时代宣告终结。未来的半个月,可能会是原始股销售们最后的狂欢,投资者可要小心哦!
废除协议转让,推出集合竞价,对新三板有跨时代的意义。
短期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原本只要股东足够分散,新三板公司可能分分钟都有成交,协议转让的效果与连续竞价几乎无异。但现在,基础层每天撮合一次,创新层每天撮合五次。对于部分公司来说,撮合频次不高的集合竞价效率远不如原先的协议转让。
更不要说,部分基础层股东人数众多的公司,每天仅一次的撮合有多影响交易效率了。这样的公司并不在少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半年报,基础层协议转让且股东超过200人的公司有98家,日均换手率高为0.3%,流动性甚至高于不少做市公司。
换言之,当下的集合竞价频率可能远远不能满足部分企业的流动性需求。这样一来,手握撮合频次钥匙的股转系统,提高这些企业的撮合频率也变得顺理成章。
读懂君相信,不出意外,未来12个月内新三板将走出这一步——将部分股票的撮合频次提高。而当非连续集合竞价的撮合频次提高到0.01秒,几乎与沪深交易所的连续竞价制度无异,流动性也会很具备吸引力。
协议转让的退出,做市成为新三板上唯一可以实现连续成交的交易方式,地位的提高不言而喻。
看上去,股转系统很难在短期内大幅提高集合竞价的撮合频率,使其接近连续竞价。对股东人数较多的公司而言,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做市也成为它们实现连续交易、满足其流动性需求的唯一选择。
此外,改革后进入创新层的共同标准——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意味着那些渴望进入创新层的公司,将在没有公开发行的情况下,需要完成分散股权这一高难度的事情。
由于手拉手交易的门槛被提高,通过集合竞价分散股权又存在定价等不确定性因素。做市制度的价值开始凸显。做市商所具备的定价和报价功能,使得做市成为企业初始分散股权的理想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做市回暖将成为可能,新三板做市有望重回增量时代。
股权集中度高,一直是影响新三板流动性的重要因素。此前,市场将分散股权的重任寄希望于放开35人限制的公开发行。
现在,创新层50位合格投资者的进入门槛,有望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那么至少50位合格投资者的要求究竟能对分散流动性有多大帮助呢?
2016年半年报显示,新三板股东人数在50-59的公司有228家,平均股东人数为54人。半年后,这些公司的平均股东人数增加至64人。其中,132家公司的股东人数出现增长,50家公司的股东人数增长超过10人。到2017年中报,股东人数又增长至74人。
2016年末,257家新三板公司的股东人数在50-59之间,平均股东人数为54人。半年后,平均股东人数增长至67人。也就是说,股东人数到达50人后,每半年平均股东人数能增长20%左右。
股东多,则交易活跃。换言之,如果创新层公司拥有一定的股权分散度,将提高创新层的整体流动性。
没有降门槛,通过分散股权,创新层增加了优质企业的股票供给。亲爱的投资者们,不是总是抱怨好企业买不到吗?现在机会来了!
标准的重新调整,势必将让整个创新层发生变化。在读懂君看来,变化的影响是积极的。
创新层进入的财务指标大大降低,意味着越来越多公司符合标准。Choice数据显示,按过去两年的业绩,有2260家符合标准一的要求。这一数字远远高于目前创新层1354家的规模。这还不算符合标准二和标准三的公司,以及新三板公司自身的业绩增长。
此外本次政策出台,为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新的改革预期。
当然,由于现阶段创新层企业进入成本增加,差异性制度未达预期。弃创新层,主动要求调回基础层的现象,仍然将在部分亏损或面临转型的公司身上发生,但这不会改变创新层公司数量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创新层扩容势必会发生。
而新的信披制度下,符合标准进入的创新层企业,规范性将大大加强。在有一定股权分散程度的状况下,创新层也会加剧企业分化,好的企业越多越来人买入,交易会更活跃。
因此,我们将在创新层看到一批规范性好、质地优良和交易活跃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大概率就是未来的精选层的标的。
年报发布,业绩突然下滑50%。次日,股价腰斩。过去一年,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投资标的的经营情况只能通过年报、半年报获悉。但新三板企业大都规模较小,业绩波动性大,如果只依靠相隔半年之久的年报、半年报信息,会令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政策发布前,新三板挂牌企业披露季报属于自愿,并非强制要求。截至10月31日,新三板11680家挂牌企业中,今年仅有126家披露三季报或三季度业绩快报。从披露的情况看,小贷公司、私募机构、担保租赁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在内的金融类挂牌企业是三季报披露的主力。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更加及时地获悉企业的经营情况,或者在业绩变动较大前提前得知,会不会大大的减少损失呢?
在股转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切将得以实现。股转系统要求,创新层公司需强制披露季报。同时,在创新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较晚,或者存在净利润变动较大的情况下,须披露相应的业绩快报和业绩预告。
通过季报,投资者每三个月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业绩可预期性大大增强,将更利于投资者即时做出反应。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