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打造精准医疗产业链闭环 开启丽珠集团发展新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2-28 23:55

      2013年,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查出自己体内存在一种癌症易感基因BRCA1发生突变,这种基因变异令她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高达87%和50%。得到检测结果后,她当年便接受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这一举动把基因检测带入了大众视野,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2015年,为了避免患卵巢癌,她再次接受了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手术。

    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表示,“我的乳腺癌发病率已经从87%降至5%以下。我可以告诉孩子们不用再担心因乳腺癌而失去他们的母亲了。”虽然她选择了“切除”这种“激进”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代表了人类对抗疾病的另一个方向——通过基因检测进行疾病的预防和精准治疗。

    目前,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均为基因检测大国,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这些发达国家新兴的主导产业。在美国,2014年有500多万人接受基因检测,高达30亿美元的市场收益。在英国,基因检测已经在健康超市里出现。可以说,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基因检测就像体检一样普及。而在国内,虽然基因检测起步较发达国家稍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健康保健意识愈加强烈,基因检测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直布局精准医疗产业链的丽珠集团(000513,SZ、01513,HK),也在2016年12月1日与多方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珠海市丽珠基因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基因”)。据了解,丽珠基因于2017年8月2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系珠海第一家获得营业执照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而丽珠基因的成立,意味着丽珠集团“丽珠试剂+丽珠单抗+丽珠圣美+丽珠基因”的精准医疗产业链闭环正式形成。

    立足于肿瘤液态活检

    实际上,丽珠集团从2015年开始,就在精准医疗领域不断“跑马圈地”。在2015年投资了美国Cynvenio公司,开始涉足液态活检领域。据了解,Cynvenio是一家专注于肿瘤液态活检的美国公司,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通过CAP及CLIA认证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白细胞(Germline)三模板测序的公司,旗下液态活检技术平台LiquidBiopsy可为病人提供无创、全面的肿瘤基因检测服务。

    2016年3月,丽珠集团旗下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试剂”)与美国Cynvenio公司合资成立丽珠圣美。丽珠基因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总监李志博士告诉笔者:“丽珠圣美的成立,标志着丽珠集团开始迈向“精准医疗”的新纪元。所谓肿瘤液态活检,就是对肿瘤患者血液、胸腹水等体液中的CTC、ctDNA等进行基因分析,对肿瘤全程进行无创动态监测,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生存期或生活质量。”

    实际上,任何检测都有一个灵敏度的问题,若背景干扰细胞太多,就难以做到分子检测,而丽珠的肿瘤液态活检可以将非目标细胞降到最低,经LiquidBiopsy系统富集分离的CTC可以直接进行测序,无需进行单个细胞分离和测序。丽珠圣美在肿瘤液态活检方面进行了包括测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荧光等技术的扩展性研发和应用,以及提供相应设备和试剂的生产和销售。

    而丽珠基因则是以肿瘤基因检测为主的全国性连锁实验室,致力于做中国领先的第三方肿瘤特检服务公司。“丽珠为什么要去做这么一个基因公司,因为我们有肿瘤靶向药研发和生产公司——丽珠单抗、有肿瘤液态活检公司——丽珠圣美公司和IVD诊断公司——丽珠试剂,所以丽珠基因可以整合丽珠集团特色产品,结合全球先进检测技术,为我们的受检者提供专业的精准医疗服务。此外,珠海是丽珠基因的总部所在地,也是我们布局肿瘤检测服务的范版区域,随后将会陆续在其他城市进行复制。”李志表示。

    “肿瘤特检,区别于肿瘤标志物、验血等成本低体量大的普通检测。它对技术、平台和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并不是所有的医院、公司都能够开展该类检测。丽珠基因就是立足于肿瘤特检,搭建第三方医学检测平台,为医院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检测服务。”李志介绍道。目前丽珠基因现在拥有的检测平台,基本上已经涵盖了精准医学的各个方面。据介绍,丽珠基因的检测平台包括液态活检、蛋白免疫荧光、高通量测序、荧光PCR、化学发光免疫、FISH等;检测项目设置分为临床检测和高危人群筛查,临床检测包括肿瘤液态活检、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病理诊断和药物伴随诊断等;高危人群筛查包括肿瘤标志物筛查、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检测、间质性肺病(KL-6)和肺结节良恶性检测等。

    抢占肿瘤基因检测百亿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约有430万人确诊癌症,另外280万人因癌症去世。即每天都会有1.2万人确诊患癌,及7500名病人因患癌死亡。男性最易患上的癌症包括肺癌、胃癌等,在女性中,乳腺癌占全部癌症约15%。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要早期发现,90%的癌症完全可以治愈。而我国各地医院的首诊病人早期癌仅占10%以下,90%以上都失去了战胜癌症的宝贵时机,因此,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刻不容缓。

    在未来,我国基因测序成长可期,肿瘤领域也将形成百亿市场。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仅为10亿元,但是随着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政策扶持和对产业供给端开放,再加上资本加速临床转化,整体市场快速扩容,2016年市场容量超过60亿元,未来行业增速有望在维持2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未来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级。

    但是,国内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基因测序市场之一,最近两年已涌现出上百家基因检测公司。若从第三方医学市场切入,丽珠集团现在成立一个检测公司并没有抢占先机,而是一个后入的竞争者。但是站在丽珠试剂、丽珠圣美和丽珠单抗这些“巨人”肩膀上的丽珠基因,则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丽珠基因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全面获取肿瘤基因信息。资料显示,目前液态活检技术的两个主要方向为CTC和ctDNA,且二者均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公司都集中在单个领域。CTC检测一般是通过检测血液里面的循环肿瘤细胞数量,来监测肿瘤病人的预后情况;ctDNA则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当中的DNA碎片来对肿瘤患者进行监测和用药指导。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管是CTC还是ctDNA都只是带了一部分的肿瘤信息,我们的检测数据显示,这两个模板中基因信息的重合度在30%-40%之间,也就是说至少还有60%的基因不一样,而丽珠基因最大的优势正是在CTC和ctDNA的联合检测上,即可以在同一份血样中获得CTC、ctDNA和白细胞三份样本并同时进行测序分析,完全打破了CTC和ctDNA两大技术之间的隔阂。”李志介绍道。

    其次,丽珠基因在营销渠道方面亦优势明显。据了解,丽珠肿瘤事业部的营销范围覆盖全国6400家医院。“丽珠目前具备完整的、成熟的营销渠道。而且丽珠的参芪扶正等产品都是肿瘤药物,与肿瘤检测的客户高度重合。我们可以通过现有营销人员为公司的基因检测提供推广服务”丽珠基因总经理李琳介绍称。

    打造精准医疗产业链闭环

    丽珠集团在设立丽珠基因时曾表示,设立基因检测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精准诊断领域的布局,在已设立的丽珠圣美基础上,搭建起精准医疗临床应用的市场拓展平台,实现从精准诊断相关设备与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延伸至精准医疗相关的检测服务业务,从而有效地形成产业链优势。

    据了解,丽珠目前已形成了“丽珠试剂+丽珠单抗+丽珠圣美+丽珠基因”精准医疗的闭合产业链布局。在产业链中,丽珠试剂承担体外诊断试剂,丽珠单抗提供精准治疗药物,丽珠圣美承担精确诊断,丽珠基因则提供肿瘤检测服务。

    李琳也提到,丽珠圣美、丽珠试剂都是丽珠基因的上游产品和技术提供方,使得丽珠基因可以提供同行没有的检测服务。同时丽珠基因也推动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创新和发展,这便是精准医疗产业链的优势。

    而对于丽珠单抗药物,丽珠基因则可帮助发掘最适合单抗药物的群体,“因为单抗药物使用前都需要做相应的靶向检测,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去使用相应的药物。以肺癌PD-1药物为例,和丽珠一样在排队报批的有好几家公司,但是这些药物的适用标准是从组织标本上检测PD-L1,根据其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可以用药;而丽珠除了组织标本外,还可借助液态活检优势,将血液CTC的PD-L1检测与PD-1药物联合,进行伴随诊断临床试验。若丽珠的PD-1药物对组织和血液检测都适用的话,这将极大扩展该药物的标本适用范围,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单抗药物。”李琳描述道。

    这就是所谓的检测推动了治疗,“诊断+药物”的协同效应不仅体现在单抗药物上市后的伴随诊疗,更体现在未来单抗药物的研发。目前丽珠基因专注于肿瘤的基因检测,据李志介绍,丽珠基因先要把肿瘤检测这个品牌做好,未来再考虑其他检测。其规划大纲主要分为四大块,液态活检、免疫、PCR、测序,而这一切都围绕肿瘤展开。此外,丽珠基因后续还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因为对于丽珠而言,目的不是仅仅去运作一个基因检测服务公司,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检测项目,积累大量宝贵的临床数据。丽珠集团未来的最大发展,将是检测+治疗,齐头并进。

    目前,随着各项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丽珠集团旗下精准医疗各项目研发、生产、推广稳步推进,以及“丽珠试剂+丽珠单抗+丽珠圣美+丽珠基因”精准医疗的闭合产业链完善布局,丽珠集团将在新的一年开启公司发展新时代。

    文/杨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2018港股投资:不仅看“大而美”中小市值公司“颜值”也不低

    下一篇

    2018恒指走向:四大因素推动 慢牛仍然在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