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微信、惠农通齐发力 浙江农村金融新机制让农民不再“跑银行”

    2017-12-27 21:01

    居民吴可勇拿着惠农卡走进了吴朋正店长的便利店,要办理提取贷款的业务。提取贷款不去银行,怎么走到了便利店?这种看似奇特的场景,附近居民却习以为常。

    不必跑柜台便利店里办贷款

    在吴店长的帮助下,在一个比电话机稍大的机器上进行了短短几分钟的操作就领到了贷款。笔者看到,在这台机器旁边堆着很多交易凭条。据吴店长介绍,这个惠农服务点每天都有100多位附近的居民前来办理业务,主要以申请、提取惠农e贷和缴纳电费为主。

    吴店长是杏二村的村民,原来缴纳电费还要都要到附近的营业网点去办理。现在这台机器就安在自己的小商店里,不但自己方便了,附近的很多居民也纷纷到他店里来缴纳电费。据吴店长说,装了这个机器后,来他店里的人更多了,他小店的销售量也涨了不少。

    村民在惠农通机具上操作

    这台机器就是农行布设在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的惠农通机具,是承担了惠农e贷、缴纳电费等多种功能的小型综合服务终端。布设惠农通机具,是农行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的积极尝试。截至6月末,农行共发放惠农卡1.98亿张,较年初增加432.6万张,在农村地区设立惠农通工程服务点15万台,行政村覆盖率74.4%,今年1-10月,惠农通机具交易量达551万笔,交易金额41亿元。

    未来,农行也将持续加大惠农卡发放力度,逐步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加快智能支付终端在服务点的布放使用,分阶段、分区域稳步推进传统机具向智能机具更新升级,并针对区域、行业、应用场景及商户、客户的不同特点,布放差异化的电子机具。

    不出门刷手机微信端办贷款

    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手机承载的功能越发强大。尤其是年轻人,更习惯于用手机足不出户地解决各种问题。针对这一点,农行推出了惠农通的微信端服务。

    乐清市的大荆平园村是“铁皮石斛第一村”,该村是国内著名的铁皮石斛、枫斗产业专业特色村。平园村家家户户都从事石斛产业,有的加工,有的种植,有的是大户,集种植、加工于一身。平园村有520余户村民,1700多人。由于信用情况整体良好,农行荆南支行的整村授信覆盖了其中90%的农户,远高于一般的70%。另外,授信规模达到7000余万元,占该支行惠农贷款整体规模的1/4。

    铁皮石斛

    村民吴建顺家主要从事石斛加工产业,今年他们家的石斛成品销量有五、六十吨。旺季时将石斛鲜条购入、加工、售出,整个产业链能达到60人的规模。吴建顺告诉笔者,从石斛的采购、加工费等成本加起来,他一年需要流转资金近200万元。即使对于大户,这也是笔不小的花销,可钱从哪里来呢?

    据了解,吴建顺今年总共贷款35万元,其中10万元来自农行惠农e贷的纯信用贷款。在手机上关注“农行惠农通”微信公众号,在“惠农网贷”页面点击“我要贷款”,输入了提取金额和贷款期限,很快贷款资金就会转入了绑定的银行卡中,过程不超5分钟。还贷款也可以在微信端上轻松解决。吴建顺说:“操作很方便,利率低……一般都是通过微信贷款。”

    这是农行新开发的一种纯信用、免担保的贷款,月息是5.075厘,授信额度一般在10万元以内。通过微信操作,随借随还,一次签约,可使用三年。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浙江分行全省发放农户贷款11万户,农户贷款余额列全国农行系统第一,其中通过网上申请的惠农e贷5万多户,贷款余额91亿元。

    受益于农行授信的整村推进,很多农民省去了往返物理网点的奔波之苦。微信端操作简明、便捷,良好的用户体验让微信渠道获得广泛欢迎,尤其受年轻人的青睐。

    南岳惠农金融服务点

    农行姓农,坚持服务三农的本色。在互联网时代,农行也积极借助互联网思维突破农民信用难题,助力“三位一体”农村改革。农行2016年创新开发上线了以村民信贷档案数据库为基础、惠农e贷为核心、惠农商城为支撑的农村金融互联网平台。而惠农通机具和微信端这两个渠道正是这个互联网平台向基层的延伸,并搭建起基于惠农卡的理财、缴费等农村生活金融场景。

    上一篇

    京津冀对53个国家民众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下一篇

    夜盘开盘,黑色系领跌,有色上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