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上线,新闻生产至此搭上AI快车。据悉,“媒体大脑”还将变革媒体分发渠道——未来,新闻将有个性化推荐,并具备语音交互等智能技术,让内容生产者真正了解用户。
由新华社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昨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大会不仅发布了探讨媒体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的《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2017)》,现场还发布了国内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
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获取新的视频、数据信息;经由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让机器进行内容理解和新闻价值判断;依托于大数据的“媒体大脑”会将新理解的内容与已有数据进行关联,对语义进行检索和重排,以智能生产新闻稿件;人工智能还将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体素材,经过视频编辑、语音合成、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生成一条富媒体新闻。
昨日上午,在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发布,并生成了首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这条时长2分08秒的视频由“媒体大脑”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系统制作,计算耗时只有10.3秒。
昨日,成都传媒集团与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就“媒体大脑”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由“媒体大脑”生成的新闻产品将走近成都市民身边。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你打开移动端,系统将自动推荐出你爱看的新闻,而这些新闻,都将出自人工智能之手。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媒体大脑”由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合资成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司新华智云自主研发而成的,是国内第一个媒体AI平台,可向媒体机构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分发和监测功能。“例如会议报道,未来除了记者采写之外,可能还会出现另一种会议新闻的生成模式,这给未来的媒体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新华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媒体大脑”最具特色的功能,莫过于10秒写稿了。该产品负责人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媒体大脑”平台的产品“2410”具备智能分析视频内容的能力,从传感器设备智能识别、检测而获取新闻线索,从而快速生产富媒体内容,结合数据,快速生成文字、图片、语音、视频、数据可视化内容。“‘媒体大脑’还可以基于视频的智能分析,进行异常识别,并判断新闻价值,同时选取报道角度,调配地理位置信息、气象等多维数据,实时生产数据新闻,给媒体机构提供极速的、富媒体式的新闻线索和素材。”
根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媒体大脑”还将变革媒体分发渠道——未来,新闻将有个性化推荐,并具备语音交互等智能技术,让内容生产者真正了解用户。
“媒体大脑”的这些功能,未来将走进成都市民身边。
在昨日大会现场,成都传媒集团与新华智云就“媒体大脑”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产品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媒体融合这颗种子浇水施肥。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表示,人机结合写作将是随后的发展方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赋能记者,让记者有机器智能的武装,可以探寻背后庞大的新闻资源。”
据新华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媒体大脑”和MGC新闻的出现,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媒体大脑可能不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个方向。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媒体大脑”将为成都传媒集团等媒体机构提供强大的智能版权监测、智能新闻分发、智能语音合成、新闻会话机器人、实时录音转文本等功能。今后,媒体机构还可根据自身需求,个性化定制用户画像、人脸核查、“2410”智能生产平台等增值服务。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尹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