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一些卫视正摩拳擦掌,准备元旦跨年演唱会。若干年前,当跨年演唱会首次亮相于电视荧屏时,制作粗线条、舞美简易、拾音粗糙。
又到岁末,一些卫视正摩拳擦掌,准备元旦跨年演唱会。
若干年前,当跨年演唱会首次亮相于电视荧屏时,制作粗线条、舞美简易、拾音粗糙。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跨年演唱会这一当代电视文娱符号从内涵到外延的扩展,辞旧迎新的节庆话语也因这一电视文本的加入,变得更加炽热、浓烈。
作为电视媒介建构的当代“媒介事件”,跨年演唱会此后几年受到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的追逐,印证着其“全民狂欢”的文化潜质。
就受众观感而言,跨年演唱会近年来的急速发展显而易见——更高清的摄录技术、更专业的制作能力,以及不断迭代更新的技术运用(例如直播),使这种电视晚会越来越别致。而虚拟现实、现实增强、地屏跟踪、全息投影等新媒体手段的介入,进一步强化了电视媒介在制造“跨年”景观上的可能性,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艺术的想象力。
回顾跨年演唱会之于中国电视的发展路径,除了技术进步,内容上还是以各种形式的歌舞表演为主。内容上的“一脉相承”,高度契合打造嘉年华式电视娱乐的诉求。但总体上,跨年演唱会的文化底色不应局限于此。不管是中国传统的庙会,还是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都在“娱乐”之外显现着人们在重要节庆中更多的情感与精神寄托。跨年演唱会作为一种文化样态的本质没变,只要不脱离“电视艺术”和“节庆话语”两个关键词,在打通电视荧屏与观众情感之间,仍有众多的可能性可以开掘。
如何呼应观众情感,借助“跨年”这一电视仪式进行更有效的文化传播?从去年开始,不少卫视采用更广泛的文化表达。比如,去年深圳卫视“演讲跨年”聚焦商业话题的全民讨论,北京卫视“冰雪跨年”为冬奥会跨界预热。再如,四川卫视今年推出“非遗跨年”,通过非遗艺术团体与流行的结合,赋予电视娱乐更丰富的时代色彩和文化意涵;今年浙江卫视与喜马拉雅FM共同打造“思想跨年”,以脱口秀形式切入“教育”话题展开深度讨论。
这样的电视创新设想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姿态,既让传统文化有了参与现代娱乐的机会,又让这一场场电视仪式拥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