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其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仍将成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坚实支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则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高质量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其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仍将成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坚实支撑。
基础 高质量发展成宏观调控根本要求
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提出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民生导向,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根本出路就是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经济效益的改进,是社会公平的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既是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深刻认识,也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和动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表示,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将作出更大的贡献;经济结构变迁呈现出优化升级的特点;经济增长成果惠及所有人民。
对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王志刚认为,关键在于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政府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结构性政策;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协调,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持续不断地优化经济结构;在制度建设方面,现代企业制度、要素市场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都需要持续改革以实现新的制度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是对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细化。首先,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当的量化评价体系来进行绩效评价,以判断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能够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各个地区、部门受到的约束来综合考核政绩;第三,需要一个完善、合理、对症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多目标管理的政府调控政策体系;第四,对于各个指标都必须有一个稳定、清晰、易于理解、易于实施的统计标准,即标准体系。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系列指标体系的制定意味着对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更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各个统计体系。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表示,此次高质量发展将供给侧改革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八项重点工作的首位,可见供给侧改革仍将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通过创新发展世界制造业产业集群。二是减税清费降成本,针对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继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不能使企业面临过于紧缩的资金环境,在此基础上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四是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通过公共服务的底线保障来缓解就业压力。
攻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攻坚之首
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被放在首位。会议提出,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均提出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作为今后3年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排在首位,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的描述与政治局会议的描述又有所不同,前者强调“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后者则是“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相较而言,前者对防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单要去杠杆、化解风险,还要能够重塑金融、经济、房地产之间的秩序。
董希淼认为,总体来看,去杠杆和严监管的宏观政策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一致,预计2018年将继续保持,但去杠杆并未放在明年的八项重点工作中,或预示着节奏和力度有所缓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仍将是稳健中性,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小觑,实质性加息(存贷款基准利率调升)的可能并不高;财政政策仍将是积极有效,并更注重支出结构的优化;未来,监管政策将更加健全,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也会更加平滑有效。
方向 “稳中求进”仍是主基调
在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总基调被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提出要长期坚持。会议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王志刚认为,2018年宏观调控仍然延续2017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财政、货币政策取向也不变——仍然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这可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更加强调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指出要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这符合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未来3年重点做好三大攻坚战的要求。其次,货币政策稳健不变。2017年是要调节好货币供给总闸门,2018年是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实际上意味着货币总量要保持适度规模,要避免货币过多带来的各种资产泡沫或风险。最后,防风险的基调不变。实际上在12月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对三大攻坚战首位的防风险做出具体布置,那就是要“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此外,会议再次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监管的重点是“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这是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金融监管的重点是补制度短板,这是长效机制。
王燕武认为,总的看来,2018年的关键,一是以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为瞄准目标,继续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巩固改革成果;二是注意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适度平衡问题,警惕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负面冲击;三是要处理好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与国有部门的有机融合,做到互利双赢,引导民间投资增速的提高;四是要做好应对全球性货币宽松环境收紧的准备工作,科学合理制定明年的M2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