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立实业宣布对控股子公司解散清算,预计增加收益约1336万元。这一举动引来监管机构的注意,也影响了公司全年扭亏的计划。
每经编辑 陈鹏丽
CFP 图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赵桥
日前,恒立实业(000622,SZ)宣布对控股子公司上海恒安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安公司)进行解散和清算,理由是恒安公司长期经营亏损,业绩逐年下滑,公司是为了优化资产结构而这样的决定。清算完毕后,恒立实业按比例计算增加当期收益约1336.83万元。
不过,恒立实业这一举动马上引来监管机构的注意。深交所随后下发关注函要求恒立实业解释清算恒安公司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突击操纵利润的情况。12月20日,恒立实业回复深交所称,清算子公司不存在突击操纵利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恒立实业更正公告称,此次解散及清算恒安公司事项对公司当期业绩不造成影响,清算完毕后,公司合并层面仅调增资本公积1336.83万元。
12月6日,恒立实业宣布,由于恒安公司长期经营亏损,为了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运营成本,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对恒安公司的解散及清算的议案。
资料显示,恒安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为汽车空调机、制冷空调设备及配件的生产及销售,恒立实业持有其60%股权,剩余40%股权由西上海(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由于经营不利,恒安公司2014年下半年就已经停止自主生产。
据披露,恒安公司2017年1~7月净利润为1782.79万元,但主要为其原有厂房拆迁补偿款2228.05万元。如剔除营业外收支等非经常性损益,恒安公司2017年1~7月营业利润为负403.02万元。实际上,在2014年之前,恒安公司仍是盈利状态,2014年恒安公司生产基地实施搬迁,自此至今恒安公司持续亏损。
恒立实业解散恒安公司的理由是,“在寻求各种途径改善目前经营状况无果的情况下,为维护股东利益,避免更大损失,拟对恒安公司进行清算并注销。”恒立实业还称,恒安公司与上市公司另一全资子公司岳阳恒立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立汽车零部件公司)业务存在重复。根据安排,恒立汽车零部件公司将对恒安公司现有业务进行筛选承接,经济效益不大的项目将按清算程序予以处理。
恒立实业在12月6日的公告中表示,恒安公司清算完毕后,预计增加利润约2228.05万元,恒立实业按比例计算增加当期收益约1336.83万元。而恒立实业今年1~9个月实现营业收入3523.66万元,净利润为亏损1186.12万元,同比下滑了37.45%。这意味着,清算完成后,恒立实业今年预计能够实现全年盈利。
12月11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恒立实业进一步解释清算和结算控股子公司的必要性、是否存在突击操纵利润等系列问题。
记者了解到,恒安公司于2014年1月与上海安亭汽车市场管理委员会签订《上海市城市非居住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共计获得拆迁补偿款3567.769万元,恒安公司当时将这笔拆迁补偿款计入“专项应付款”处理。截至目前,该笔专项应付款已使用1339.715万元,账面结余2228.05万元。恒立实业拟在恒安公司召开解散及清算股东会后,将剩余的2228.05万元“专项应付款”转为当期收益,从而导致恒安公司预计增加利润约2228.05万元,恒立实业则按比例计算增加当期收益约1336.83万元。这系列会计操作如果能顺利进行,恒立实业全年度或将能扭亏为盈。
不过,深交所也关注到了该会计操作,在关注函中询问该会计操作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恒立实业于12月20日同时发布了解散及清算恒安公司的更正公告。公告中,恒立实业承认该会计操作方式存在差错。“公司在筹划解散及清算恒安公司事项时,仅与年报审计机构北京永拓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北京永拓)委派的现场审计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并依据沟通结果共同确定了相关会计的处理方式,相关方式未经北京永拓内核部门最终论证,导致在会计处理方式上出现差错。”
恒立实业称,恒安公司的解散和清算不管在何时进行,根据北京永拓出具的专项核查意见,其拆迁补偿款都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需要按持续经营假设进行调整,专项应付款-拆迁补偿款调整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即是,解散及清算恒安公司事项对公司当期业绩不造成影响,清算完毕后计入母公司“投资收益”,合并报表计入资本公积不变,合并层面调增资本公积1336.83万元。这也意味着,恒立实业通过清算子公司扭转亏损局面“梦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2月20日晚间,恒立实业发布最新公告称,解散和清算恒安公司已经通过股东大会的审议。
恒立实业是湖南老牌上市公司,主营汽车制冷设备。在经历漫长暂停上市后,2012年恒立实业恢复上市。但随后2014、2015年公司再度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靠出售子公司股权实现扭亏。
那么,在这次清算“扭亏”梦灭之后,恒立实业后续还有何措施扭转公司业绩?12月20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恒立实业董秘办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