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小城镇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产业就业依然薄弱,基础设施欠账多是小城镇发展短板。应加快制定规划编制指引,进一步严控宅第比重,防范小城镇建设房地产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日前在2017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一段时期以来,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发展不凝聚以及发展路径不明确等问题,未来要推进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常态化机制。
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小城镇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产业就业依然薄弱,基础设施欠账多是小城镇发展短板。
另外,地方对小城镇建设的意义认识还不足,存在城镇村发展两头重、中间轻的问题,多数小城镇规划建设还沿用大城市模式,简单复制套用。此外,部分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合力。各种政策和评价体系各自为政,资金和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协调和规模优势。
最后,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严重制约小城镇建设。一些小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农民无法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而小城镇建设目前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满足需求。
对此,专家表示,应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构建分类开发、区域协作的小城镇发展体系。同时,加快制定规划编制指引,进一步严控宅第比重,防范小城镇建设房地产化。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推进小城镇建设要做好防止房地产热、防止简单复制和防止一窝蜂而上这“三防”措施。要将小城镇建设与降低成本、疏解大中城市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避免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行为。
到目前为止,有近20个省市区发布了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并制订了发展计划。报告显示,根据目前特色小镇平均投资额估算,到2020年,全国建成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将产生5万亿元的投资额。
“未来应因势利导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营造特色小镇发展的软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成本。”李铁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