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9年暴涨40倍,去一趟花60万,这地方有啥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2-17 14:10

    旅游去新马泰?太近了。再远点,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更远的吗?南极。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游第二大国,九年间旅游人数增长了近40倍。而如今去一次南极花费要60万。不过有人担心旅游业会破坏南极生态,因而疾呼:南极旅游必须经严格审批和管控。

    说到元旦、春节期间旅游,很多人会想到去泰国,再远一点,可能去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但最近,南极旅游突然火了。11月开始,南北极旅游进入活跃期。今年,中国人流行北极看极光跨年、南极迎新春。元旦、春节是极地旅行的两个高峰。

    暂不说高昂的费用,此前中国游客去南极旅游,要经历一次漫长的旅程。虽然南极不需要签证,但是大部分人是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口出发,这里离南极最近。而且,乌斯怀亚港口每年舱位都比较紧张,很多人都是提早订票,而且到阿根廷签证也麻烦。

    但昨天晚上(12月16日),一架从香港起飞的商用飞机在南极降落,这是首架运载乘客平安飞抵南极中国航空飞机。今后,中国游客去南极,将会便利得多了。

    中国商用飞机首次降落南极

    据环球网报道,12月16日晚,一架中国飞机平安着陆在南极洲狼牙机场2500米跑道上,实现了中国商用飞机首次飞抵南极洲。这架商用飞机由海航公司提供,共乘载22名中国乘客。

    这架航班从香港出发,经15小时飞行抵达南非开普敦补给,再经过5.5小时的飞行后降落在南极的冰雪跑道上,开创了由中国航空飞机运载乘客平安飞抵南极的新历史。

    据悉,该团简单调整后还将乘坐双水獭飞机,将跨越世界上最寒冷、最荒凉和最干旱的白色大陆,经5-6小时飞行,抵达南极点。

    该团中的一位海航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南极游客的数量已排在全球第二,但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掌握南极的旅游资源,更没有南极旅游规则与制度话语权。迄今为止,具有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营运资质的上百艘南极游船中,没有一艘是中国的,空中航线也没有中国飞机。中国游客要到南极,只能在国内组团,再外包给外国公司来运营。海航此次组团,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调研、考察与安全起降试飞。

    中国成为南极游第二大国 九年增长近40倍

    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是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近年来,随着极地旅游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南极尝鲜。央广网11月29日报道,时下,众多旅行社都在争先恐后地争夺这一高端旅游市场,因为“有钱又有闲”的中国大叔和大妈们正变得越来越多。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统计数据,极地旅游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

    以登陆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为例,201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赴南极旅游客源地,仅次于美国。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次到2016年的3944人次,九年时间里增长了近40倍。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南北极旅游的线路产品日益多样化,价格也差别很大。某知名旅游极地探险事业部总经理张雷介绍,南极游价格整体高于北极游,尤其到南极点一般要60万左右。

    近年来,参与极地旅游的游客群体也正从专业化、高端化、相对高龄化,向年轻化、个性化转变,张雷对此深有体会,“最早的时候,客人年龄层比较高,55岁以上,现在去的人数增加,平均年龄层下降了10岁左右。”

    而东方网12月15日报道,携程旅游发布的首个年度《中国人极地旅游报告》显示,2017-2018年,南北极旅游报名增长2倍,人均花费超5万元,客源群体从北上广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南极、北极、极光线路增加到1000多条。

    携程旅游数据显示,南北极产品在客群年龄上呈现两极化,南极产品的主力是大爷大妈,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客群占到58%。而北极极光产品则以90后年轻人为主,19~35岁的人群占比超过5成。

    旅游业会破坏南极吗?

    尽管中国南极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然而,国内社会各界对南极旅游始终有着不同声音。有人担心大量游人涌入南极,会对当地环境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认为大量游客参访考察站“会影响科考站的正常运行”,因而疾呼:南极旅游必须经严格审批和管控。

    早在2015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就发文表示,事实上,对南极的环境监管非常严格。南极是世界公认属于全人类共有的最大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全世界唯一一个有着较为完备的国际条约与法律体系严格规制的地区。这些法律法规均产生于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on Meeting,缩写ATCM),随后有《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1964)、《保护南极海豹公约》(1978)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0),以及1991年《南极条约》30年期满之际出台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即“马德里议定书”。

    ▲图片来源:摄图网

    “马德里议定书”继承了“南极条约”中关于“冻结领土争议”和提倡“和平利用南极”的精神,突出了保护南极环境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意义。规制最多最全面的,还是南极科考活动,尤其是一系列为其服务的后勤支援,包括南极基地设施工程、物流车械和人员野外活动等。

    南极陆上矿产资源开发全面遭禁之后,科考和旅游无疑成为人类在南极地区最为现实的两大活动。不过,与科考活动相比,通常旅游观光活动对于南极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显得短暂和轻微得多。例如,游客走马观花全然不会产生类似工程建筑所致对南极地貌和植被的重大改变与伤害,也不可能带来如同美国转手澳大利亚后废弃的南极威尔克斯站堆积成山的数以百万立方米计的“废弃物遗产”。

    至于不良个案的出现,因为人员素质的差异性,无论考察队还是旅游者,各国都难以杜绝,正因如此,环保教育始终为各南极国家所锲而不舍。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南极考察站是开放型设施,“欢迎”的大字招牌竖列各国站前,约定成俗,除了不便公开的去处之外,任何国家的考察站都不会将来访者拒之门外。而通常游客逗留站上的时间和活动范围都非常有限,主要用于购纪念品、盖纪念戳、拍照留念等,不至于扰乱考察站正常工作与科研秩序。

    据环球网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是上述中国商用飞机上唯一一位学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南极治理,不仅将扩大世界各国的代表性,也将更好地推进南极的科技合作、环境保护与相关国际条约的履行。

    每经编辑王嘉琦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环球网、央广网、东方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

    上一篇

    奥飞娱乐首家儿童室内乐园昨日开业 三年内将开店50家

    下一篇

    如果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押金难退,“一人一辆骑回家”靠谱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