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贾运可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贾运可
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25%至1.5%。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联储加息后,我国央行逆回购和MLF操作中标利率小幅上行了5个基点。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分析认为,鉴于利率上调幅度很小,且投放资金量较大,央行此举有利于维护市场流动性平稳。同时,其信号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随行就市调整操作利率很可能成为央行未来重要的市场引导方式,预计操作利率将来还会上调。不过,2018年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金融市场没有直接冲击,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还出现了小幅上涨。但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市场利率顺势而为也很自然。美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加息,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局限于金融市场,不能混为一谈。
是对市场预期的合理引导
美联储2015年12月启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开始缓慢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此后,美联储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和6月分别加息,今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当日,中国央行开展的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
对此,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还是人民银行过去长达二十年的公开市场操作,大部分时间中标利率都是动态变化的。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能体现市场供求有上有下,会造成市场套利和定价扭曲。
目前货币市场利率显著高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适度收窄二者之间的利差,有助于修复市场扭曲,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陈冀认为,美国的加息以及我国国内MLF到期,都给央行此次的调整营造了一个契机。记者回顾美联储以往加息后的国内市场反应发现,今年3月16日,也就是美联储今年首次加息当日,我国MLF利率上行了10个基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当时介绍,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回升迹象,物价上升导致实际利率下行,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动力较强,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海外经济也在改善,特别是美联储去年12月以来两次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带动全球收益率曲线上移。这样,国内基本面与海外因素传导效应叠加,市场利率已迅速有了反应,中标利率跟着市场利率走也是正常的。
上述负责人当时还称,如果二者利差越来越大,就会出现套利空间和不公平,市场定价也会扭曲。基于对国内基本面变化和美联储加息的判断,市场机构对中标利率进一步上行已有较强预期。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并非每次美联储加息,国内资金市场利率就会随之调整。比如,去年12月15日和今年6月15日的美联储加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均波澜不惊。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央行500亿元逆回购和2880亿元的MLF操作,在中标利率小幅上行的同时,投放量较此前有所增加。陈冀认为,两者政策方向意义形成对冲,符合预期。因此,央行在大方向上仍维持着稳健中性的态度。
“这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小幅上行,是随行就市的适应性调整,也是对市场预期的合理引导。”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美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加息,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局限于金融市场,不能混为一谈。
明年市场利率易上难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美联储利率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是耶伦作为美联储主席最后一次在此类会议露面。根据美联储刚刚公布的最新利率点阵图,2018年将加息3次,与9月份的预期持平。
对此,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判断,预计美国税改法案最迟将在2018年一季度落地,此后伴随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势头渐强,美联储将维持耶伦时期“数据驱动”的货币政策模式。在持续缩表的同时,有望进一步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由此,美联储2018年加息次数将达到3次,甚至不排除加息4次的可能,其中2018年首次加息可能出现在3月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指出,影响美联储加息的关键因素是核心通胀率预计2018年上半年回升,这将支持美联储在明年上半年加息一次左右。美联储将按计划提高缩表规模,预计2018年下半年期可能逐步加快。
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昨日的上行给了市场预测利率走势的新启示。王青判断,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势必会产生外溢效应,有可能在2018年引领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
王青预计,欧洲央行将继续缩减量宽规模,日本央行也可能跟进。除英国、加拿大、韩国和墨西哥外,将有更多重要经济体加入加息行列。在这样一种整体趋紧的全球金融环境下,中国纵使继续保持基准存贷款利率不变,但资金市场利率也将易上难下。
刘健补充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以国内经济基本面为主要依据。预计2018年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市场利率中枢小幅抬升。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平稳,通胀可能温和回升,国际收支逐步好转,防风险和降杠杆仍可能是货币政策排序中较靠前的目标。预计2018年货币政策不会比2017年宽松,但跟随美联储加息可能性相对不大,通胀水平和经济状况也难以达到支持加息的地步。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预计,2018年,针对普惠金融领域的定向降准政策开始实施,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形成一定的支撑。但是,国内外的一系列形势变化可能对流动性造成一定冲击。
上述报告认为,尽管由于美国税收改革、贸易政策以及外交政策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美元走强的道路将多有波折,但美元阶段性的走高仍将会使人民币汇率承压,引发跨境资金的流动,带来时点性的流动性紧张和利率上行压力。
与此同时,金融体系降杠杆、防风险仍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主基调。监管层将灵活运用各期限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强调各期限工具的紧密衔接和削峰填谷式对冲操作,以维护好降杠杆与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总体来看,受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流动性或将呈现阶段性紧平衡状态,但不会出现过度紧张局面。
对于资产端,刘健判断,美国经济稳步回升及减税等可能带动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海外利率上行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有一定的推升作用,加之中国通胀回升,预计市场利率中枢小幅抬升,中国国债收益率短期内仍可能高位运行,但趋势性上升或继续大幅上升可能性也较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