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李铁:衡量生态城市的标准是资源配置效率,而非视觉效果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2-13 17:33

    在新时代的城镇格局下,如何衡量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最重要的是城市的多元功能能不能满足各种生活需求,能不能减少资源浪费,这是生态城市的核心问题。

    每经编辑 张怀水    

    每经记者 张怀水

    随着城市化人口的聚集,特别是大量人口涌向一线城市,传统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逐渐暴露出来,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次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城镇格局下,如何衡量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呢?

    12月12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由财讯传媒集团、《地产》杂志和未来城市主办的2017未来城市峰会上表示,世界上最好的生态城市,包括巴黎、罗马、纽约、巴塞罗等都是紧凑型城市。“所以,最重要的是城市的多元功能能不能满足各种生活需求,能不能减少资源浪费,这是生态城市的核心问题。”

    李铁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存在着对生态宜居的误解,把生态宜居简单理解为低人口密度,理解为“大广场+主干道+大院式房地产”,这种过分追求视觉效果的“城市洁癖”导致城市的包容性变差。在他看来,要把紧凑型发展、高人口密度和资源配置好作为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标准,而不是视觉效果。

    “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正是因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收入水平和不同的模式选择才形成了城市个性,如果按照某一特定标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肯定是失败的。”李铁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世界上许多被公认为生态宜居的一线大城市都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比如日本东京的人口密度是1.4万人/平方公里;纽约是2.7万人/平方公里;巴黎是2.5万人/平方公里。对比以上城市,中国北京东城、西城人口密度约为2万人/平方公里;而广州、重庆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均超过3万。

    营造生态宜居城市显然不是简单地疏解外来人口、腾出空间,应该以怎样的“良方”来治理城市呢?

    李铁认为,首先要增加包容,要细致耐心的服务,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此外,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在与媒体互动中也表示,城市职能包括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不能只保证城市基本职能而忽视非基本职能。“本地居民生活服务需求,跟本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不能从城市中分离出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顺络电子:拟45亿元投建新型电子元件及精密陶瓷项目

    下一篇

    陕西金叶:控股股东正积极消除股权质押风险 拟继续停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