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夜读丨情商高的人,绝对不会用这5句话安慰人

    读者 2017-12-08 22:39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医者治病,也治心。

    普通人同样会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伤心的人。有些人是安慰别人的艺术方面的专家。

    有些人惶恐不安束手无策,有些人假装看不见对方难过,有些人自己变得伤心,于是伤心的人不得不反过来安慰他们。

    这个世界会令人很沮丧,不如意事常有,但你真的会安慰人吗?

    错误的安慰方式

    1.我理解你

    蔡康永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第30篇写:一个人很难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

    主角古古一直以为自己很会安慰人。每次有朋友来找她哭诉,不管是工作被整,还是失恋被甩,她都会边听边安慰对方:“我懂……我懂……你真的很倒霉……你好委屈哦……我知道那种感觉……”

    古古是个善良的姑娘,但她的安慰真的有用吗?

    调查之后,蔡康永发现,有一半朋友不领情。虽然感激,但毫无用处。因为他们觉得,“你根本不了解我受的苦。”

    我说大海很美,你却说淹死过很多人。”决定感受的不是这件事的发生,而是对方对此事抱有的态度和看法。

    世界上并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人类的悲欢也并不相通,所以别轻易说理解。

    2.好为人师

    加缪讲:“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需要安慰的人此刻最不想见到的,就是老师;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大道理。

    有对谈了六年恋爱、结婚没几个月的夫妻吵着要离婚。

    有一天女方办事需要输密码却一下忘了,给丈夫打了20多个电话他都没接,回家时还淋了雨,于是进门就有点抱怨,想着他能安慰一下。

    结果丈夫说:“咱们都是成年人了,不能碰到一点点问题立刻就火了。你火了肯定是因为你当时心里想不到什么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了……”

    絮絮叨叨讲了一堆大道理。

    “道理我都懂,但生活不是谈判,一定要分个你对我错。很多时候我就是希望能哄哄我,多关注我的感受,这样的话我心里还能舒服一点。”

    “哪怕你给我倒个热水拿个毛巾也行啊,结果上去就是你得怎么怎么……我得怎么……我嫁了个教导主任啊我。”

    安慰重点是关注情绪,而不是事实本身。

    3.自以为善

    虽然是一种关心,但其实用处不大。

    湖北襄阳一个10岁的男孩,母亲被诊断出白血病,在另一个城市做化疗,爸爸也得了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家里已经负债累累,男孩除了干农活,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每天他都会和奶奶做好饭菜,自己用饭盒装好送去医院。一天三顿,顿顿不落。

    他的故事被一个拍客记录下来,拍摄者在镜头中问:“如果爸爸跟妈妈的病都治不好了,你怎么办?”

    孩子只沉默几秒,满脸无奈地回答,“留一个行吗?”

    可以理解的是,拍视频的人想给予同情,他担心孩子的未来,所以想看看孩子有没有做好打算。但是这样直白的善意,甚至是有些“居高临下”的安慰,未免太过残忍。

    自以为是的善良,没准取得反效果。

    4.与人比惨

    心理专家提醒安慰者一个重要观念:“安慰并不等同于治疗。治疗是要使人改变,借改变来断绝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其苦,不试图做出断其苦恼的尝试。”

    当你难过向朋友倾诉,他说出类似的经历安慰你,当下你或许会产生同病相怜的感受,觉得慰藉。但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他并没有读懂你的情绪,而只是看到了这件事。可能在你眼中的大事,在他眼里不值一提。而你也并没有得到缓解。

    罗振宇在《你的女神你不懂》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朋友本来和老婆说好回家吃晚饭,临时加班走不了,给老婆打电话说“今晚加班,回不来了。”老婆自然很生气,男人回家进门见她拉着脸,也暴怒“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加班我容易吗?”老婆也委屈,“我做了一桌子菜,你不回来就算了,回来还发火。”

    比惨就是剥夺对方“宣泄”的权利和欲望。

    当你回家很累,最讨厌听到的一句话一定有“我比你还累……”

    5.重复疼痛

    安慰可能是揭人伤疤,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请不要随意说话。

    表达安慰,但不要戳人痛处,这是你能做到的慈悲。

    开口前你自问过吗?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安慰不是价值交换,也不是正负相抵。它以一方为中心,所求是自我的舒服感。海子这句诗阐释了,虽然天空空无一物,双方对彼此也并无所求,但偏偏得到救赎。

    如何恰当安慰,可以用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进入他所希望的“帮助关系”中提到的几点自问作解:

    1.我能够使对方认为自己在某种深层次上是值得信赖、可依靠、前后一致的吗?

    我能够完全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实自我表达出来,而使双方毫无误会地进行沟通吗?

    你是否能够保守秘密?在倾听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动摇、摇摆不定?是不是个可靠的人?因为有些伤心需要安慰,却不能随便说给人听。

    在聆听过程中,你是否以微妙的方式传达出“自己感到烦扰”,如果是的话,这跟你说出的话就是相悖的,就会使对方感到困惑,产生怀疑。

    图片来源:摄图网

    2.作为一个人,我能够做到足够坚强而与对方分离开来吗?

    不被对方的依赖吞没?能够使自己对对方产生积极态度吗?

    人对他人情绪有恐惧感,体验对方情绪时,自己也可能深陷其中,情绪一旦传染,自身也可能难过。

    如果自己很容易便受到对方情绪影响,就需要让自己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就是罗杰斯提到的“疏远感”。

    3.我是否能够让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情感和个人意义的世界而感同身受?

    不做任何评价?

    你是否能够完全进入对方的私人世界,并精准地感受到他的情绪。

    罗杰斯的一位当事人说“每当我发现有人理解了我的一部分时,那么我就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再理解我了……我一直在寻找的就是有人能理解我。”

    理解很难,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找不到一个人。自以为理解的人,他们往往只看到了一个点,并不能读懂完整的你。

    4.我能否把另一个个体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来对待,或者我会受他过去所束缚吗?

    安慰人之前,你是否一开始就给对方打上了标签:幼稚不成熟、神经质、无知患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曾提出:证实对方。

    “证实意味着……接纳对方的整个可能性……我能从他身上认出、理解他一直在重新成为的那个人……“

    抛开偏见,才能真正认识对方。

    正确的安慰姿势

    1.倾听转移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但聆听不等于沉默,当对方不愿说时,可以以话语诱导:“看你不太开心,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周末特别累,和外婆打电话,瞎说一通就一个小时了。她说很少,基本是我在唠叨,适时地接一句,让话题延续下去。

    同时放慢节奏、绕开话题。

    “我真的好累啊。”

    “我熬了银耳汤,你要不要回来喝。”

    2.解决问题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比起感同身受,对症下药才是良方。

    几年前何炅曾说起张杰谢娜的故事。

    那时的张杰是自我否定的,他们俩人都跟自己说过想要分手。

    “娜娜打给我说,我真的撑不下去了,她说我现在没有办法,已经半年了,我那么快乐一个人,我暖不了他。”

    “没隔多久,张杰又打给我说,他撑不下去了,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娜娜,说他总是把握不好时机。说他特别后悔她生日时给她摆那么多玫瑰花,看到她一路在花里翻,其实他知道是在找戒指,之前却没想到要准备。”

    何炅没有任何劝说,只问了谢娜一句,“那你告诉我你还爱他吗?”张杰一句,“那你还爱娜娜吗?”

    一句话,让俩人难过之余明白最重要的是,爱还在。

    演员雷佳音的狗有天被撞死了,晚上还要去剧团演出,郭京飞和其他哥们知道了,在雷佳音回家之前就在他家等着。

    本来雷佳音想着回家谁也别打扰自己,但是一进家门,看见自己的哥们就忍不住哭了,他一哭,郭京飞等人就乐。

    这是一种很好的安慰方式,比不痛不痒的一句“我能理解你的痛苦”有效多了。

    《爸爸去哪儿5》Jasper委屈指责爸爸“你每天都生气。”

    陈小春第一反应不是辩解,而是安慰他:“我不是故意发脾气的。好吧,我再也不发脾气了好不好?”

    安慰的重点,是解决它,而不是回避。

    3.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指的是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

    它不等于同情心,它促使发生连结,同情心却令连结失效。

    短片《同理心的力量》中有一个特别好的比喻:同理心就好比某人陷在一个地洞里,他们在底部大声喊: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我们看到了说“嘿”,并爬下去说:我知道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回应”很难让事情好转。

    “每当我们遇到这些让人难过的事情时,我们都企图做些什么,让事情感觉好转一点;但当我和你分享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时,我宁愿你告诉我,虽然我不知道现在该说些什么,但我很谢谢你愿意跟我说这些。”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我真高兴你跟我说。

    4.肢体接触

    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用恒河猴实验证明了"接触安慰"。

    同样是"代理妈妈",柔软的"毛巾布母猴"比起冰凉的"金属母猴"会更受幼猴喜爱,即使后者那里有更为充足的食物。

    网易云音乐评论下,用户二十四度阳光留过一段话:

    听对方说,适时递上纸巾,送上拥抱。最好的安慰便是:当你拥抱一个人,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紧。

    5.畅想未来

    《琅琊榜》中,景琰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后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发现,早点承担下一切。

    他的母亲静妃是这样安慰他的:“我只有一句话,完成小殊的心愿,那也是你的心愿,我们所有人的心愿。”

    将对方注意力由眼下的痛苦转移到未来,也就有了力气。

    “小殊对你的期许,与他人不同,你明白吗?景琰,现在仍没到你可以伤心难过的时候,前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和他都不能停下脚步。”

    听到这,景琰的表情重新变得坚毅。

    美剧《灵书妙探》里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总有一天,你回过头来看看,就会发现,你的每个经历,每次错误,每次失败,都帮助你走向了你应该成的那个人。

    微博上曾几次有人发问“谁知道手上动脉在哪个地方吗?”

    下面的评论出奇一致:

    “你还好吗?我爱你。”

    “爱你,你没有动脉。”

    “在我心里,爱你。”

    ……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任何的安慰,如果受伤的人不愿接受,都不能奏效。

    最终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但我们依然可以尽自己所能,给对方多一丝光亮。

    --END--

    文章来源:读者微信公众号(ID:duzheweixin

    文章作者:槽值,(ID:caozhi163),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笔写文,也能教你把妹撩,关注槽值寻找共鸣,治疗你所有不开心。微博@槽值。

    上一篇

    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下一篇

    神钢又有两家工厂产品被暂停和吊销日本工业标准认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