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连续三年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 解读成都的幸福密码

    成都日报 2017-12-08 10:42

    12月7日,“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结果发布,成都荣登“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榜首。这已经是成都第三次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榜首了。这座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不断绘制和完善着城市的“幸福地图”。

    12月7日,“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对成都、杭州、宁波、南京、西安、北京、上海等综合排名前20的城市公共调查中,成都脱颖而出,荣获“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榜首,并同时捧回“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案例奖”、“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政府特别贡献奖”等两项荣誉。

    16项指标采集:包括安全、生活节奏、未来预期、养老、人情味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如今,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已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据悉,此次数据收集方式在公众调查、抽样调查和材料申报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网络数据采集。排名则是由这些数据通过与第三方数据中心合作,采集和抓取与幸福感有关的行为数据,整理分析后得出。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贯穿整个评价体系,调查的指标包括教育、医疗、收入、环境、公共服务、交通、安全、生活节奏、未来预期、养老、人情味、娱乐、文化、职业、包容度及认可度等16项。

    成都多项测评位列第一:市民肯定城市包容度、公共服务等方面

    《2017中国城市幸福感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我生活的城市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认为城市未来会成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继续选择在这个城市生活”,“异乡人给我生活的城市带来新的活力”等公共服务、包容度、城市未来期望值等多项指标的大数据评测中成都均位列第一。

    “成都专门设立‘蓉漂日’,敞开胸怀接纳五湖四海的人们,吸引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让有志来成都发展的年轻人都有一席之地,可见成都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对成都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印象深刻,“一个具有包容性格的城市,就是应该让所有人感到温暖,未来成都发展值得期待。”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标准试点中,成都是首批入选城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对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赞不绝口,“成都非常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在参与的智慧城市标准试点领域中取得非常多的可借鉴成绩。”万碧玉认为,无论从交通、水、能源及城市管理等方面,还是“智慧城市”,“互联网+”城市等战略性政策的布局来看,成都如今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成都获得2017年最具幸福感城市更是体现出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落实而取得的巨大回报,“未来,成都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宜业宜居、张弛有道是成都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人生的更深领悟和更高追求。

    成都荣登2017年“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这项荣誉的背后蕴藏着这座城市为让市民更幸福而做的各种努力。新时代,成都勇担国家期许,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撸起袖子干实事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老百姓。

    在新经济点燃城市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成都这座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不断绘制和完善着城市的“幸福地图”,小到“厕所革命”大到“城市总规”,成都用“一针一线”细致地编织着天府之国新的美好蓝图,让幸福感和获得感萦绕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而循着城市发展的目标与脚步,我们也将解开成都的“幸福密码”。

    细节:让市民“方便” 也成为一种享受

    “这个是厕所啊,好乖哟,第一次发现。”红星路一号桥是杨雨玲每天下班都会匆匆经过的地方,而今天她却忍不住停下脚步,掏出手机对着一个“穿着绿植熊猫外套”的小房子拍个不停。原来这个小屋就是历经一个多月改造后的“网红”公共厕所——“熊猫公厕”,对于这样的场景,环卫工人已习以为常,“经常都有人拍照,大家都觉得新奇。”

    “长”满绿色植物的“森林小屋”、别致的“小亭子”、屋顶采用局部镂空玻璃封顶的“阳光房”……现在,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许多这样的“新景点”。

    今年3月,成都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专题会议举行,随之而来的一场“厕所革命”在全城拉开,成都一步步实现了“品质化”“标准化”和“精细化”规范管理公厕。如今,走“小清新风”的公共厕所在成都已经不止一座,24小时保洁、厕所内种上绿萝、第三卫生间也早已成为公厕“标配”,公厕24小时开放、成都城管APP搜索公厕功能、公厕导向牌规范治理也让市民“方便”更舒心了。

    “过去环卫公厕没有实行24小时开放时,出来散步遇到内急只能到处寻找厕所。”住在锦江区的刘杰有过尴尬的回忆。对于公厕改进,他印象更好的是,“现在很多公厕都实行24小时开放,非常方便。”

    沙发、冰箱、饮水机、微波炉……如今的公共厕所不仅“颜值高”,旅游厕所更是“配置高端”。男女厕位比例、第三卫生间、母婴设施建设,以及通风透气等已是建一座“合格”旅游厕所的关键。

    “这里不但设有一个婴儿护理台可做‘母婴室’,普通的男女厕所里还分别设置了老年人专用厕位,非常人性化。”西安来的徐先生在看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一座公厕后不断发出感叹,“这简直是五星级的卫生间标准。”在不断努力下,成都已连续两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厕所革命”先进市。

    而这些其实只是成都“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2017年起,成都正式实施“城乡‘厕所革命’四年攻坚行动”,目前全城有729座环卫公厕24小时向公众开放,开放率达45%。而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成都将新建环卫公厕800座、改造环卫公厕1500座,努力“让每一位市民未来‘方便’更方便。”

    宜居:让市民放慢脚步 感受都市“慢生活”

    憨态可掬的熊猫肖像座椅摆在草丛间,冬日暖阳穿过座椅旁一簇簇竹丛,杨树林、竹林在清风轻抚下交错摇摆……这里是家住成都市南三环的丁磊一家人,在阳光明媚的周末最爱来这条“可爱”的路边绿道走走晒晒太阳的地方——这也就是庞大的成都天府绿道系统中“熊猫绿道”的一个角落。

    自2017年9月启动建设以来,总长近17000公里的天府绿道,正在成都全域范围内渐次铺开,其长度相当于美国著名东海岸绿道的3.7倍,法国卢瓦尔河自行车绿道的21倍。这条世界城市最长绿道在都市里打造出了一个悠闲自然的“慢行王国”,让市民能在城中心就能直接触摸到田园、森林、湖泊,享受与自然亲近的愉悦。

    “一副行囊,一辆自行车配上一个闲适周末,与风景相伴,得一刻享受。”对于住在温江的张航来说,如今在绿道上骑车健身已经成为他最爱的一种新的休闲健身方式。因为绿道,他把健身房“搬到”了大自然:“感觉在这里可以逃离快节奏的生活,让自己慢下来,心静下来,在大自然这个天然大氧吧愉快呼吸,放松且自在。”

    “以前这边是棚改住户区,我每天除了出门买菜就是在家里看电视,不愿出门。而现在我天天出门锻炼,走路脚下都‘起风’。”家住杉板桥路东侧柳林村的刘奶奶现在每天的“行程”特别忙,早上要来柳林游园里和几个“老伙伴”练练太极拳、做做健身气功,晚饭后还要带着放学回家的小孙子在园里的绿道上散步“消食儿”,但她却很享受这样的状态,“希望城里面能多有这样的‘绿色游乐园’。”

    “坐着摇橹船慢慢‘摇’在城里,安静欣赏风光的感受令我记忆深刻。”平日坐办公室的李利今年休假去威尼斯感受到了梦想已久的船游城市,让他久久难以忘怀。让他高兴的是,天府绿道的建设规划不仅让市民们有了更多的跑酷越野、马拉松、自行车骑行等贴近自然的健身场地,对于像他一样的“游船”爱好者更是“格外关照”。

    作为成都天府绿道“一轴两山三环七道”布局核心的“一轴”,锦江绿道北起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南至双流区黄龙溪古镇南,串联紫坪铺、三道堰、黄龙溪等10个城镇,绿道全长240公里。这条绿道将打造出一个“四游线、七码头”的局部游船系统,丰富水上活动。未来,“坐着小船赏城市风光、品一杯香茶聊生活百态”将成为成都人新的休闲方式。到时候成都市民可以坐游船,赏锦江,品天府文化。

    内涵:让市民触摸城市之“根” 感受发展的温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因这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而在网络走红的女教师顾少强和她的丈夫,最终选择定居成都街子古镇并生儿育女,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里有她以前对生活的所有期盼:依山傍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生活幸福。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去年,一首《成都》红遍全国,勾起了太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回忆留恋和喜爱难舍。漫步成都的大街小巷,穿行于成都的春夏秋冬,宽窄巷子、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砖瓦都有着成都独特的城市印记。在这里,晒晒太阳,喝着盖碗茶,吃吃火锅,听场川剧,早已成为生活日常,而城市文化也在这其中蔓延发酵。

    2017年11月,国际著名时尚品牌香奈儿把其品牌Logo和大熊猫摆在一起——“香奈儿”2017/18早春度假系列发布会落地成都东郊记忆。香奈儿的“度假系列”,每年都要遍访世界各地名城的文化特质和灵感,并呈现在一年一会的作品之中。而这次选择成都,看中的正是成都“古典的现代性”,天府文化的优雅与时尚。

    古语有云“少不入蜀”,成都一向以“慢生活”著称,而如今成都人的休闲方式也早已不止是晒太阳、泡茶馆,阅读、电影、音乐、戏剧等活动,也在丰富着成都人的日常生活。据统计,成都博物馆总数量已居全国城市第一。今日头条发布的大数据显示,截至到2017年8月,成都市开展的各类音乐品牌节会活动共吸引超过100万人次关注,票房累计收入突破3.5亿。不仅如此,成都也出台了一揽子措施鼓励文化产业发展。

    然而,这座城市的文化不只是刻在了城市的每一块砖瓦上,更是深植在每一个成都人的心中。我们都记得,撞人不跑、负责到底的“仁义哥”王冬;宽容厚道、绝不讹人的“厚道翁”李光全;红星路下穿隧道中,自发为救护车让道的车流;还有仁心医者梁益建无私奉献而感动中国……在这片流淌着天府文化的土地上,每一个普通人都心怀着“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成都温度。

    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当代中国第一支显像管,改革开放后第一张股票……成都有不断传承的“创新创造”的文化基因;世界级时尚大秀倍加青睐,文化盛会的接连落地,创意街区的推陈出新……在这里处处散发着“优雅时尚”的城市气质。天府文化不仅激发出了这座城市骨子里的温情,映照出人文成都的别样精彩,更成为了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新力量。

    他们在成都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城里城外,交通更加方便了;来蓉的创业人员享受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让他们留得下来;企业发展的信心更强了;环境越变越美好;市民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在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滨江路上喝茶市民的悠然自得中,在环卫工人一挥一扫的坚守中,洋溢在老人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也在“蓉漂”和大学生们的心里逐渐扎根。

    昨日,本报记者分赴企业、创业现场、大学校园、街头巷尾,倾听市民感受、采集市民的点滴幸福,为成都荣获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献上一份厚厚的大礼包。

    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站务二中心值班员周玉雯:

    地铁让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选择

    12月6日,成都地铁7号线开通了。这条环线是目前开通线路中换乘站最多的线路,也令很多市民的出行时间缩短了不少。到现在为止,成都地铁已经开通了1、2、3、4、7、10号线,共6条线路。“这些线路的开通,让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选择。”周玉雯说,地铁形成网络后,地铁也将成为市民便捷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易耕云作创始人王驰:

    回成都创业幸福满满

    “创业初期,不仅获得成都高新区的资金支持,还享受到人才公寓和免费的办公场地等一系列配套支持。”易耕云作创始人王驰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毕业后成立公司,开展农业大数据方面的创业项目,一年后将项目落地成都。今年1月,王驰和团队创办的成都易耕云作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运营。“回成都创业,真是幸福满满。”

    摄影爱好者何绍劲:

    在成都市区就能遥望雪山

    “今年望雪山的次数多了,我拍了不少在成都市区遥望雪山的照片。”市民何绍劲爱好摄影,多次捕捉到“坐城观山”的他难掩兴奋和激动,“在千年后的今天,竟还能看见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如今成都正在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战,进入冬季以来,更是不断加码,一微克一微克地在抠出蓝天。“说实话,今年空气确实好于往年。我感到很欣慰。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少开车啊,节约用水用电啊等等,也为实现城市的天蓝、地绿、水清作一点贡献。”

    环卫工人艾英:

    从工作中感受幸福

    “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了,看到我在扫,都会扔在我的撮箕里。”在滨江路上工作近10年的环卫工人,从每天的环卫工作中感到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带来的幸福和善意。同时,也在为这座城市的环境创造更多幸福感,“这份爱护环境的工作,很有意义。”艾英说,成都对城市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环卫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以前就是拣下垃圾,现在不仅要扫灰,每天都要冲洗路面,不让扬尘飞起。”艾英说,她之所以坚守在环卫战线,是“为了这个城市的更加美丽。”这是她的心愿,也是她的丈夫——一个当了20多年环卫工的心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封面新闻、成都日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摄图网)

    上一篇

    新华社:“神药”热销靠吹牛 虚假医药广告顽疾怎么治?

    下一篇

    “神药”热销靠吹牛 虚假医药广告顽疾怎么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