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奥森健身苗圃店停业关门,无法正常营业,不仅如此,奥森健身在上海的其他多家门店也都处于停业关闭的状态。另据《国际金融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奥森健身的多个高层目前均处于失联状态
每经编辑 吴凡 张晓庆
12月4日,上海“奥森健身”苗圃店 每经记者吴凡摄
每经记者 吴凡 实习记者 张晓庆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已在健身行业摸爬滚打6年多的李明(化名),自入职上海奥森健身苗圃店并成为该店的营销经理后,即察觉到这家健身房背后隐藏的危机,“自我入职,只有第一个月工资是不拖欠的,之后每个月都会拖欠,这让我感觉有些不对”。
虽然已察觉不对,但李明却无法离开,“因为大量的会员是因为我而选择的这家健身门店,如果我突然选择离职,会引起会员们的惊慌,所以我选择继续留在奥森”。
而最终,如李明所猜测的那样危机终于爆发。12月1日,奥森健身苗圃店停业关门,无法正常营业,不仅如此,奥森健身在上海的其他多家门店也都处于停业关闭的状态。另据《国际金融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奥森健身的多个高层目前均处于失联状态。
12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此事的进展,局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事件是全市性的,目前正处于调查处理中。
“奥森”似乎有些名不见经传,但记者了解到,奥森健身在此前短短的几年内收购了几十家沪上健身房,这让其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连锁品牌。在某点评网站的查询显示,奥森健身在上海共有37家商户。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上海奥森近40家门店在几天内接连关门。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多达几千万元的会员费,一些员工和教练的工资亦被拖欠。
为了解具体情况,记者随机走访了奥森健身在上海的几家门店进行实地调查。
在奥森健身苗圃店,记者远远便望见该健身房大门两侧的玻璃墙上均被喷上了讨债的字样,健身房内则是杂物遍地一片狼藉,三个大跑步机上贴着上海浦东新区法院的“财产保全告知书”,面对这样的场景,有谁会想到这家门店在11月29日还在正常营业。
苗圃路店的维权代表王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事件的经过,其表示,由于该健身房的私教和工作人员此前已被拖欠工资,12月1日上午,该店的工作人员去申请了劳动仲裁,当天下午该店就突然无法正常经营了。
“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因为在11月29日,该健身房还在给人办理会员卡,谁会想到12月1日就关门了呢。”王女士说,仅奥森苗圃店,每位会员的会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初步统计涉及金额为1000多万元。
与苗圃路店不同的是,通过记者12月3日的实地走访,奥森健身中山公园店、达安花园店、松江店仍在营业。当日下午2时,陆陆续续有人进入奥森健身中山公园店锻炼。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接到的通知是继续营业,目前我们内部有些问题,不办卡,但可以单次消费,对你自己也有保障。”
中山路店前台公告上显示:目前当成集团正在筹措资金,对奥森健身(金山店、森活店、浦江店、马桥店、万乐城店、三湘店、中山公园店)进行自救。
连锁健身品牌上海奥森的运营主体为上海奥森健身有限公司,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显示,奥森公司的股东方分别为程林敏、当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雪丽,三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0%、60%和30%,当成集团为控股股东。
而当成集团的控股股东是自然人朱心,其持股比例为90%,另一位自然人何梦君持有剩余10%的股权。
尽管上述公告在表明当成集团对奥森部分门店进行自救的决心,但是在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当成集团的办公地已经人去楼空。
公开资料显示,当成集团主要从事信息科技、电子科技相关业务,其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666号科技京城西楼27C室。当记者赶到该地址后却发现其大门紧锁,从玻璃大门往里看,内部的物品已经全部被清空,只留下空荡荡的办公桌。
一位隔壁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在11月23日左右,这里就已经处于关门的状态了。记者又从该大楼物业处了解到,因为一直拖欠租金,业主已经将当成集团从该地址“赶走”,此外,当成集团还拖欠着物业的部分资金,不过物业却一直联系不上当成集团的相关负责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奥森健身陷入如此“窘境”,当成集团的内部是否又出现了危机呢?
据《国际金融报》援引奥森健身浦东区门店邓姓总监的话,“健身房本身并非经营不善,而是大老板被抓,运营的资金链断裂,公司其他高层无法再做下去。”
实际上,如果按照股权关系,奥森公司的大老板应为自然人朱心,不过有另一种说法:前述邓总监所指以及记者在现场根据会员了解到的情况是,奥森公司的背后大老板是化名为“张总”的胡街山,而胡街山曾因金融诈骗在2013年被永安市公安局通缉,《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则显示胡街山已被警方抓捕。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除了投资奥森公司外,当成集团还投资了另外四家公司,其中,上海程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程林旅游)的股东分别为程林敏和当成集团。
此后记者又赶赴程林旅游的注册地上海市金港路禹洲国际大厦830室,同当成集团情况相似,程林旅游大门紧闭,拨打电话无人接听。
12月5日,一位有意接盘奥森健身的健身房从业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奥森健身走的是金融这条路,快速融资,没有把健身内容做好,收购来的很多店本身就不好,收购以后店的成绩就更差,所以导致财务集体破产,资金链断了。
随着全民健康养生意识的加强,运动健身成为一种潮流,我国健身房“遍地开花”。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20%,达到4425家,预计2017年健身房市场规模将达878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1230亿元。
目前健身房主要通过预售会员卡以及私人教练来获取收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健身房行业的纯利润大概在20%左右,但是预售卡时间周期很长,财务上如何做收入处理是个难题。他谈到,健身房行业目前还是有很多乱象,比如有些人开店往往是把地址选好后,开始装修推出预售,如果预售好,就继续做;但不好的话,就有可能直接走了。
那么,面对这种行业乱象,消费者和工作人员该如何维权和防范风险?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消费者来说,主要两个方面,即《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先健身店没有履行相应的合同条款,消费者可以去法院起诉;二是健身房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甚至还存在欺诈隐瞒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到工商局、消费者协会举报。对于员工而言,健身房跟员工是劳动合同的关系,拖欠工资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
对于健身房、美容院等推出预售卡却时有跑路的现象,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建议,行业或者监管组织应该成立一个基金,发卡单位把一部分钱作为保证金上交;第二,应该引入保险。
记者现场走访时遇到的奥森健身会员们表示,“诉求很简单,希望奥森健身能有人接盘,自己能有场所继续锻炼。”
谈到后续接盘,上述有意接盘的人士表示,其有可能会接手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谈好,因为非常复杂,涉及会员安置、员工工资发放和租房情况等。
健身房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比较好的,该人士认为,但是需要转变思路,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而不只是以销售卡或者私教为目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