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2》过山车一般的命运,不仅让观众们唏嘘不已,更是让背后的制作方实力文化“心里不是滋味”。作为一家深耕文化节目领域的“老兵”,“背靠央视”的实力文化此次第一次没有选择央视,而是涉水网综,但目前看来似乎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回归后播放量的不尽如人意,被寄予厚望的《见字如面2》能否后来居上为实力文化锦上添花?
每经编辑 温梦华
每经影视记者 温梦华
近日,停播两个多月、再次复播的《见字如面2》又一次成为综艺界的焦点。
相比第一季的火爆和通报表扬,《见字如面2》则要坎坷的多。突遭下架、原因不明、复播延期、再次复播…面对种种意外,虽然节目最终在11月15日归来,但如此一番折腾,即使网友们再“宠爱”,也不禁大呼心累。
过山车一般的命运,不仅让观众们唏嘘不已,更是让背后的制作方北京实力电传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力文化)实力文化“心里不是滋味”。
▲《见字如面第二季》豆瓣评分高达9.5分,但播放量却不尽如人意(豆瓣截图)
作为一家深耕文化节目领域的“老兵”,“背靠央视”的实力文化此次第一次没有选择央视,而是涉水“网综”,但目前看来似乎并非一帆风顺。
此外,公司2016年、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也均出现持续下滑,面对业绩的不尽如意,虽然关正文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专访时解释道:“主要是受资金短缺的影响,2016年新开工节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计划中的节目制作被迫延后,导致当年净利润下滑明显。”
但面对回归后播放量的不尽如人意,被寄予厚望的《见字如面2》能否后来居上为实力文化锦上添花?
复播落差:必须面对第二期节目热度上升缓慢的现实
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从第一季的“一鸣惊人”到第二季突遭下架“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今,再次回归,却不得不面对变化带来的种种“降温”及“落差”。
当时,对于下架的原因,网友们猜测纷纷,人人贷冠名商、内容方面……但至今依旧原因不明,节目相关方也闭口不提,节目导演、实力文化CEO关正文对此曾表示:“不方便透露。”
不过,从目前重新上线的节目中也许能略窥得一二。11月15日重新的上线的《见字如面2》依旧是一人一封信,一个演讲台,而冠名商“人人贷”的标识依旧是原来的位置,清楚明了,这让此前“因人人贷导致下架”的猜测不攻自破。
▲《见字如面第二季》截图
回归后的《见字如面2》第二期节目变短了,只有四封信和40分钟时长。但在第三期节目时,节目终于恢复六封信的体量和90分钟的节目长度。
《见字如面2》虽有豆瓣9.5分的高口碑,但复播后的播放量成绩远不尽如人意。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5000万,与第一季的3.3亿相去甚远。
▲骨朵数据截图
面对节目复播带来的落差,关正文显得心态平和,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超高流量也好,有了困难也罢,其实都是短时间的悲喜。我们必须面对第二期节目热度上升缓慢的现实,但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更多看到积极的一面。”
在被问及“节目组在选择信件时秉承着什么样的标准与尺度?”时,关正文强调到:“节目选择信件的“标尺”也绝不会变,“值得让更多人看到的信,始终是节目选信的标尺。”
转战网络:相比电视台,互联网合作更公平,收入也更高
面对《见字如面2》播放量的“大降温”,最心累的也许是背后的实力文化。
在文化综艺这个领域里,实力文化(836653)算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老兵”。不仅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等一系列文化节目。更是在制播分离的大潮中,获得了央视的青睐,可谓是羡煞旁人。
不过,此次的《见字如面》并未选择央视,而是转战互联网。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央视是实力文化重要的合作伙伴。对于节目本身而言,我从来不觉得电视和互联网有什么区别。我们看重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是因为官方数据说70%的受众是通过网络收看综艺的。”关正文如此解释到。
那么,相比电视台,视频网站带给《见字如面2》的投入与产出又是如何的呢?面对每经影视记者的提问,关正文并未正面做出回答,而是话锋一转,直接回答了节目盈利模式的问题。
“实力文化一直非常坚持以自有知识产权创新盈利的模式。我们与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合作通常都是广告分成模式,和互联网也是一样。相比之下,互联网市场化程度更高,对合作更加公平规范,而且在广告营销方面也逐渐呈现出明显的活跃态势,带来的收入也更高。”
央视欠款:我们曾卖了房子做节目,因为相信央视
此前,早在《见字如面2》突遭下架时,每经影视记者就曾详细关注并报道过节目背后制作方实力文化的相关情况。(《<见字如面2>下架后 这家背靠央视的公司最着急……》)
自2013年起就和央视合作文化节目的实力文化,在“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同时却也不可否认存在着风险。在实力文化《公开转让说明书》10条风险提示中,有4条是和央视直接相关的,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与央视合作。
▲实力文化相关公告截图
据公司2017年半年报显示,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情况 ,央视排在第一位,应收账款额为7327.81万元。
对此,关正文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专访时解释道:“主要是正好赶上了央视自身制度建设的全过程。我们要等所有的新规都订好,然后已有的约定要按照新的规则再来一次。所有人都只能等待。但是我们选择了坚持,真的卖了房子做节目,因为我们相信央视。”
“最艰苦的时候我们垫付了五季节目的全部款项,员工开不出工资。幸好有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兴业直投等投资实力文化,那次投资太及时了。但随着央视陆续的结算,我们才缓过劲来,这个过程有惊无险。”
不过,对于“公司目前和央视的合作关系是怎样呢?接下来还会和央视有相关合作吗?”的提问,关正文并未回答每经影视记者。
行业现状:“我不大同意所谓文化节目风口的说法”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很多人都觉得文化节目似乎一夜之间就火了。《汉字听写大会》上16岁才女武亦姝家喻户晓,董卿的《朗读者》好评如潮、《见字如面》更是一度火爆……
然而,做了无数文化节目的关正文却始终对文化节目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知。
从实力文化的作品来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年冠名广告只有500万元,第二年就跳升到了8000万元。《见字如面》第一年裸奔,第二年全部广告腾讯开盘三天就卖完了。这就能说明文化节目风口来了么?
“我一直不大同意所谓文化节目风口的说法,客观上不管你已经有了多大规模的受众,大家还是把你当成小众产品,这需要时间和坚持,不是一天能改变的。”他举例说到,就像“《见字如面》单期点击3.3亿,我出去做推广,主办方还是会介绍说这是个有影响的小众节目制作者。”
不仅仅是“文化节目风口”的问题,就连“文化节目”本身这个称呼关正文也并非很认同:“其实我甚至都不大同意文化类节目这样的说法,因为音乐舞蹈、美食娱乐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看来,各种类型中的绝大多数节目都会不温不火。现实情况是没有一个观众会按照类型来选择节目,大家爱看的只是好节目而已,跟类型关系不大。就像大家爱看《舌尖上的中国》并不是因为它是餐饮节目,而是再没有谁的美食节目取得那样的成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