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刘胜义:让“GDP+”成为数字文明新路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20 01:15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成绩亮眼,正在引起全球学界、商界和国际机构的广泛讨论。

    11月16日至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办的第五届统计论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此次论坛的主题为“衡量数字经济”。来自联合国、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及知名高校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16日上午,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分析”的主题演讲。媒体注意到,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高管首次受邀参加会议。刘胜义在演讲中表示,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数字文明时代已经到来,他呼吁国际机构、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和探索数字文明时代的GDP。

    数字文明来了

    站在华盛顿总部讲台,刘胜义首先开玩笑说,在一个重要的全球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论坛上,自己的出现似乎“不太传统。”

    实际上,面对台下几百名经济学家与统计学家,身为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的刘胜义代表的是一家力求打造科技与文化双重标签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刘胜义自信满满地给当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下了判断:数字文明时代已经到来。

    “数字化不简单是另一次工业革命,而是文明的再一次升级,是对之前的石器时代文明、农业时代文明和工业时代文明的合理迭代。”刘胜义认为,数字文明是全球发展的新篇章,在他的理解中,工业文明实现了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数字文明则释放了个性化的个人潜能;工业文明追求发展速度,而数字文明提倡更加平衡、更加高质量的发展;工业文明是人类征服世界的奇迹,而数字文明则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让人类和自然,甚至和人工智能共同组建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数字经济早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005年出版的《数字文明:物理学与计算机》一书中认为,在21世纪,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正在沿相似的道路前行,电子计算机正在全面进入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彻底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时间追溯到1998年,美国商务部在《崛起的数字经济》报告中亦指出,互联网发展速度已超过此前任何其它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充满活力。

    巧合的是,腾讯在深圳创立的时间亦是1998年,时代发展带来数字经济内涵的变化,按刘胜义的说法,在中国经济数字化的进程中,腾讯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动者;而从世界范围看,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这近20年间,逐渐推动中国在数字领域从“潮流追随者”转变为全球的“趋势引领者”。

    在中国乃至全球,即便是不去思考数字经济的内涵,也会被互联网时代的优秀产品吸引。就腾讯而言,通过释放社交连接性的巨大潜力,其产品对数字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力。刘胜义表示,在当今的“数字经济”概念中,重要的不是“经济”,而是“数字”,因为人们的社会行为已经因为数字化而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是全球数字化转型样本

    近年来,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中,后三者都是数字经济的佼佼者。中国是全球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独特样本,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很多方面,中国已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从一个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角度,刘胜义还在现场分享了中国数字经济的特点和成功发展经验。刘胜义表示,现在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是20年前的5倍,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背后,是中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巨大投入。

    刘胜义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两个基本要素的驱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巨大的用户市场,它们分别构成了宏观经济方程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

    从供给侧看,中国政府和商业部门正在共同构建一个日益复杂成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项目,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其中最重要的是2015年推出的“互联网+”战略及一系列后续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它不仅仅是政策制定者,也是投资方、创新者和消费者。

    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一批快速涌现并成长起来的技术公司们在中国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生态系统。刘胜义说,“腾讯‘连接一切、赋能于人’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腾讯有着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加上开创性的泛娱乐平台、云计算和移动支付平台,腾讯正在构建一个智能的连接生态,锚定一个多元化的智慧生活方式。”

    需求侧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用户多元潜在需求的释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超过50%的中国人口都已接入移动网络。刘胜义表示:“用户需求的巨大网络效应带来了一系列广泛的创新,推动中国在数字领域从’潮流追随者’转变为全球的’趋势引领者’,诞生了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无人机等世人瞩目的创新成果。”

    “令人惊讶的是,整个数字经济的76%以上都是由数字融合部分所贡献的。”刘胜义特别强调了互联网+的重大历史意义,援引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一句话说,“在未来的社会里,没有一个所谓纯粹的互联网企业。所有的传统产业和企业都将拥有互联网的基因,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边界终将消失”。

    刘胜义口中的用户优势不仅是规模庞大,更在于对数字化技术的热情追捧。在中国消费者的支持下,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两个最典型的数据是有力证明,2006年中国电商交易额不到全球总额1%,2016年占比已超过40%,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2016年,中国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1倍。

    另一个现象也值得注意,那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正在得到全球用户的认可,一个美国女孩在现场对刘胜义说,微信的功能那么多,而What s app除了聊天几乎没有别的。“中国企业什么时候能教教美国,用移动支付替代我们的支票?”

    “Teach(教)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西方主义的提问,”刘胜义当晚接受媒体专访时再次回应这个问题,“我们愿意分享,但从来不敢说我教你。”按刘胜义的说法,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还不敢说“领先”全球,“我们更愿意说中国进入了一个可喜的阶段”。

    新时代需要更好的GDP

    今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数字经济增速令人惊讶,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22.4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30.1%;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16.6%,分别是美国(6.8%)、日本(5.5%)和英国(5.4%)的2.4倍、3.0倍、3.1倍。以互联网为依托,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信息技术为内生动力,融合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数字经济革故鼎新、大势已现,自身发展及其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均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刘胜义强调,眼下在研究数字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时,研究者通常把数字经济划分为两个范畴:第一是数字技术行业,包括信息、通信、互联网等本身产生的价值;第二是其它行业与数字融合产生的价值。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Diane Coyle说道,考虑到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未来的宏观经济统计体系可能会增加实际GDP和生产率,而且生产边界内外的选择对于长期增长趋势的评估至关重要。

    在谈及如何衡量数字经济时,刘胜义认为,数字文明将对目前以GDP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统计体系形成严峻的挑战。他表示,数字文明会进一步放大GDP悖论的后果。GDP无法衡量产出质量、分配公平及生产活动外部性的固有缺陷,尽管在其被创造出来之后就被广泛讨论,但它依然塑造了我们看待价值的方式。

    然而在数字文明时代,这些缺陷的不利后果将被进一步放大,刘胜义认为必须要有决心去做出改变。

    在衡量GDP规模变化方面,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产品中,对折价因素性质变化引起的调整不足,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而由于不易被统计衡量的软件要素变得越来越重要,且“共享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数字化媒介等新服务,这也使得衡量GDP规模变化的挑战变得更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部高级经济师Marshall Reinsdorf在会上亦表示,GDP的估值是否仍然是数字化经济增长的良好指标,已经成为一个争论的话题。目前的GDP统计对数字经济潜在误差测量的调整规模还不足以改变生产率和产出低增长的状况。

    刘胜义则认为,GDP不应该只是过去的平衡尺,而应该充当未来的指南针。经济发展的根本动能正在经历从工业到数字智能的深刻转变,同时我们也需要能够反映新产业贡献、新模式创造与新业态能量的指南针,去进一步释放和推动人们的创造力。

    中国政府从2013年以来一直在践行的方向是“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刘胜义认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初心和使命,也应该是编制GDP指标的最终目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乃至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从更多维度构建民生福祉指标集群的可能,也许未来的路标,将会是人工智能实时采集、分析的实时数据集群。“从这个角度,未来的GDP也将是一个聚合人们希望的数据集群。”刘胜义说。

    刘胜义呼吁国际机构、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和探索数字文明时代的GDP。

    “也许我们可以叫这个新的指标为GDP+,”刘胜义说,“GDP+是GDP这个古老概念在数字文明时代的演进,它应包涵大数据统计的最新应用,反映重大数字创新的成果,能够更好的衡量社会福祉和指导我们发展经济。”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研发业务调整 西安酷派协商解聘部分员工

    下一篇

    董秘那些事:讲段子、资本运作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