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以来,两江新区已完成了三轮共计73个项目、497亿元签约投资总额的集中签约,预计将建成或投产后将实现产值逾千亿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实习编辑 任芷霓
7年前,两江新区获批成为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7年后,随着国家级新区以及内陆国家级新区不断刷新扩容,原有的政策红利正被充抵。
据《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目标:力争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而据两江新区管委会提供数据,2016年其GDP为2261亿元。
站在“七年之痒”的档口,两江新区正通过新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提升实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11月1日以来,两江新区已完成了三轮共计73个项目、497亿元签约投资总额的集中签约,预计将建成或投产后将实现产值逾千亿元。
在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眼中,这三轮签约金额并非最大,但功能性、带动性、辐射力很好,它更多代表的则是一种新生的、向上的趋势,也是未来两江新区产业拼图的重要架构。
成立7年的两江新区正将更多的目光瞄准一些新兴产业。
11月初,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大宗商品交易商托克集团等20家涵盖商贸物流、总部经济、教育、生态环保等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董事长或CEO与两江新区签下了总投资达200多亿元的项目。
更早之前一些时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超星集团、东华软件、爱奇艺等为代表的科创企业还与两江新区签署了总投资额111亿元的项目;此外,全球最大的汽车天窗制造商伟巴斯特、腾龙控股、长安股份等也与两江新区签署了174亿元的投资项目。
根据两江新区管委会人士介绍,上述项目建成或投产后,预计将实现产值逾千亿元。
事实上,对于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在刚刚成立之初便赚足了各界眼球,更是承接东部转移的主战场,上述签约金额颇有些拿不上台面,毕竟在2011年9月25日,两江新区一天的签约投资额就达737亿元。
“作为重庆自贸区核心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诸多项国家改革试点的汇聚地,重庆两江新区正向新兴产业靠拢。”汤宗伟说,11月签约的新项目,金额不是最大,但对两江新区而言却有着重要意义,签约项目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大数据、虚拟现实、生物科技、数字文化、互联网教育等多个门类。
“同过去相比,这些项目的功能性、带动性、辐射力很好,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汤宗伟说,两江新区正着力培育和做强汽车、电子、装备、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等支柱产业和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7年前刚成立时设定的产业模式为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同早期的拼图对比,眼下两江新区的产业架构趋势已经有所改变。比如初期的规划更多围绕装备制造,而眼下则兼顾了现代服务业、科创业等领域。
“不论是初期还是当下,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都会根据区域产业规划基础做选择题,当然了这些产业规划都是依据当地的特色、愿景等提出来的,同时,这些规划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经济形势等适当进行调整。”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王秀模表示。
事实上,对于两江新区而言,产业调整也显得有些必要。
2010年6月,自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立后的16年,两江新区戴着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的光环面世,当年其GDP就从2009年的798亿元猛增至1054亿元,增长23%,增速高于全国12.7个百分点、全重庆市5.9个百分点;此后,年均超两位数的增长比例持续到2012年,该年度的GDP为1476亿元,增长20.4%。
不过此后的增速有所减缓,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其GDP分别为1650亿元、1861亿元、2020亿元、2261亿元,增速分别为16%、15%、11%、10.9%。
与该时间轴有所巧合的是,2011年6月,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相继又有兰州新区、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则有西咸新区等5个新区集中成立,截止目前国家级新区阵容已达19个。
此外,据《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目标:努力实现全域经济增长高于全市30%、直管区经济增长高于全市50%,力争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基本建成“两区两基地两中心”。
照上述目标,2020年两江新区GDP要达4219亿元,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长约2000亿元。
转型升级,则成为一致目标。据了解,长安汽车便专门辟了300多亩地,总投资10多亿元,计划生产66万套电池组和24万套电机,以延伸产业链;此外,中远海运物流集团也与两江新区共同出资成立供应链物流平台运营公司,具体通过跨境(区域)多式联运物流通道货代公司、大宗商品交割仓库、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及产业基金等方式合作。
“国际化必须拥有全球资源。现代物流最大的成本在海外,航线的经济性差就差在资源的整合能力。”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软环境”也被当地日益重视。中投发展近期便将私立高中英国阿平汉公学引入重庆,成为该校在海外的第一个分校。“去年我们请第三方机构做过调研,在一线和省级城市的外企和国际学校数量比中,重庆最低。”中投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震海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