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即将开通,成都和西安的距离将被拉近。两城相遇,在“门户”和“高地”之争中,体现出的“竞合态势”愈发明显。今年11月,针对城市未来发展思路,成都聚焦“新经济”,西安发展“硬科技”,而在“新经济”和“硬科技”提出之前,成都和西安都不约而同将各自一部分的高新区划入自贸试验区的范围,希望通过“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结合,让“双自联动”产生化学反应。
每经编辑 江然 梁宏亮
图片出处 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江然 每经实习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李白如果生活在今天,我们可能就听不到那首经典的《蜀道难》了。
曾经,一道秦岭隔开了川陕,隔开了安逸富饶的天府之国与厚重雄壮的千年古都,两地往来不得不绕个弯路,弯路一走就是几千年。
而今,西成高铁即将开通。李白买张高铁票,从“长安城”到“锦官城”只要三个小时。如果有兴致,还可以搭上“蓉欧+” 班列或者“长安号”,回中亚的出生地,重温童年岁月。
当两座城市的距离被拉近之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发现,成都和西安在经济结构转型选择路径上,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共同点。
同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两地,在战略定位上提出了相似的概念。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四川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其中,成都占100平方公里,发挥主要作用。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西安占114.19平方公里,扮演重要角色。
西成高铁的通车,拉近了成都和西安的距离。两城相遇,在“门户”和“高地”之争中,体现出的“竞合态势”愈发明显。
当“新经济”遇见“硬科技”
对于成都和西安两地居民来说,今年11月是一个难忘的月份。不仅是西成高铁即将开通,让“中午羊肉泡,晚上烫火锅”从梦想可能变为了现实,更关键的是,两城都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新思路将深度影响两城市几千万人的方方面面。
2017年11月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全面推动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什么是硬科技?这一概念的首创者、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米磊说,硬科技是对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高精尖原创技术的统称,具有自主研发、长期积累、高技术门槛、难以被复制或模仿等特点。
2017年11月9日,成都举行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将聚焦“六大形态”,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解读“新经济”的内涵:“‘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
一个“硬科技”,一个“新经济”,两地在未来发展的思路上,既有重叠又有补充。虽然重叠的部分可能会产生竞争,但良性的竞争会带来更好的发展。此外,城市间相辅相成的补充也将带来新的红利。
当“高新区”又见“高新区”
不管是“新经济”还是“硬科技”,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建设都需要有效的载体来承接产业发展任务。在“新经济”和“硬科技”提出之前,成都和西安都不约而同将各自一部分的高新区划入自贸试验区的范围,希望通过“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结合,让“双自联动”产生化学反应。
成都自贸区高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国际商贸、服务贸易、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文化科教、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成都高新区聚焦智能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三大新经济重点领域,促进新经济引领式、爆发式增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集聚区。西安高新区的目标是成为“科创大走廊”、“金融金三角”、“软件名城”、“西部硅谷”、“军民融合创新”五大领域引领者。
2016年,成都高新区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1亿元,增长8.5%,总量占四川省的4.4%,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3880.2亿元。2016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1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16亿元,占全市的30%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17.69亿元,占全市的83%、全省的76%以上。
据了解,在科技部最新发布的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分列第三、第四。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成都高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成熟和完善,而西安高新区则借助自身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在科技创新产业上持续发力。
待西成高铁开通后,伴随着人才、信息、资金的加速流动,也将为两地高新区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当“蓉欧快铁”遇见“长安号”
既然成都和西安自贸区都提出了要做开放的“门户”,那自然要打开大门走出去。在探索“如何走出去”这一点上,没有海的成都和西安,都把目光投向了铁路港。
截至9月10日,成都青白江铁路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今年已开行508列。已实现每周开行去程11列回程9列规模的双向开行,“北、中、南”三线已经延伸到波兰罗兹、德国汉堡以及俄罗斯等地。不久前,“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也正式开行。
“长安号”从2013年11月28日开行以来,也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延伸到了德国汉堡,截止到今年9月底,已累计开行460列。
事实上,两个铁路港在辐射的区域上各有所长。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在辐射云贵川西南腹地、对接东南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西安则可借助陇海铁路大动脉,直抵中国的最东端。在一致向西的开放过程中,考验的是谁能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展开更加紧密、高效的合作。
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一列高铁贯通了两个“门户”,一条铁路连接了两个“高地”。成都和西安,敞开胸怀拥抱的,不仅是彼此,还有世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