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大报告中提及我国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之后,一时间“自由贸易港”概念家喻户晓。上海、广州、厦门、天津、西安、泸州等地主政官员纷纷表示了承接“自由贸易港”落地意向。而国内多位自贸区研究的专家表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由沿海地区先行先试,对于内陆型自贸区而言显得太过超前。在刚刚闭幕的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上,专家指出,“自由贸易港”时代将至,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发展升级的路径的关键在于外商投资占比、进出口贸易体量以及营商环境。
每经编辑 张莹
每经记者 张莹 西安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杨欢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向纵深开拓,有更大自主改革权的“自由贸易港时代”即将到来。
一般来讲,提到“自由贸易港”大多与海港有关,例如国外的新加坡、我国的香港、上海等沿海港口型城市,作为国际或区域内的航运中心,各项条件与“自由贸易港”的要求更加接近。
而在现行条件下,内陆地区自贸试验区所依托的航空港口或(铁路)内陆港口均鲜有被提及。
国内多位自贸区研究的专家亦表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由沿海地区先行先试,对于内陆型自贸区而言显得太过超前。
由沿海地区先行先试,不代表内陆地区就只能观望等待。
在即将来临的“自由贸易港”时代,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发展升级的路径的关键在哪?在刚刚闭幕的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找到了答案。
关键之一:外商投资占比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开埠半年有余,多家自贸区都在近期晒出了半年工作的成绩单。有差异,但也有共性。
例如,陕西自贸试验区,截止10月13日,新增注册企业6114户,新增注册资本1856.6亿元,其中外资企业70户,注册资本3.64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6.64计算,24.17亿元)。
再如,河南自贸试验区,截止10月23日,新增注册企业13234户,新增注册资本1745.47亿元,其中外资企业63家,注册资本9.05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6.64计算,60.092亿元)。
再如,四川自贸区,截止10月底,新增注册企业16944家,新增注册资本2408亿元。
记者未找到官方发布的四川自贸区新增外资企业数据,但就成都片区而言,截止10月底,新增注册企业14899家,新增注册资本2229.91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55家,注册资本10.36亿元。
记者将上述数据进行简单折算,陕西自贸区新增外资企业占总新增企业数量的1.14%,外资注册资本占总注册资本的1.30%;河南自贸区新增外资企业占总新增企业数量的0.47%,外资注册资本占总注册资本的3.44%;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新增外资企业占总企业数量的1.04%,外资注册资本占总注册资本的0.46%。
从公开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上述三家位于内陆的自贸试验区外资企业投资并不活跃。
在此次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上,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提出,自贸试验区最主要功能是作为对外开放的额窗口,应该面向外资、面向国际。评价自贸区工作,不止要看企业总注册资本提高了多少倍,更要看新增的企业注册或新到位的投资中外资占比多少。
对比上海自贸区此前公开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上海自贸区引进外资总额占浦东新区的90%。又据此前商务部公布权威数据,2016年4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3.5万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500家,新设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接近内资企业的2倍。
虽然前期的积累和先天的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在如此大的差距面前,对于新晋的内陆型自贸区而言,任重而道远。
关键之二:进出口贸易体量
活跃的进出口贸易是一个自贸试验区能不能名副其实的根本。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等原因,许多内陆型自贸区的进出口贸易体量并不大。
例如,整个陕西省2017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为1956.4亿元,同比增长35.7%。高于全国增速19.1个百分点。出口总值1171.3亿元,同比增长55.9%。我们在看到进出口贸易体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能看到现阶段陕西省的进出口贸易体量并不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在此次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倡导,类似于陕西自贸区这样的内陆型自贸区要找准本地区特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建设“一带一路粮食大通道”。
“一带一路粮食大通道”提出,陕西自贸区(尤其是中心片区和港务区片区),要充分利用陆港及一带一路政策优势。例如,将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小麦通过陆上通道运输到西安,再(以西安为节点)通过铁路运输到全国其他区域。
翟崑强调,不仅仅是小麦,如果这条“一带一路粮食大通道”打开了,更可以把欧洲、中亚、俄罗斯、中国和东南亚链接起来,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水稻也可以以西安为节点运输入中亚和欧洲。
关键之三:营商环境与服务企业意识
实质上,营商环境较差、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基本上是所有内陆经济欠发达省份的通病。
一位大学毕业之后留京创业的友人告诉记者,不是不想回家乡创业,只是家乡办企业太难、没办法。
友人坦言,在北京注册登记、开业、缴税、年检都很顺畅,企业合规合法,按照流程走下来基本不会有障碍。而在地方上,招商引资时很热情,土地便宜还承诺减税,可是到了企业办证、年检或者需要有关部门出面的时候,一圈打点下来花钱不说,太累!
对于本国企业都是如此,不熟悉我国国情的外资企业想必更加担忧。
为了解决问题,近年来,内地多城市推出营商环境改革行动。以西安为例,首问负责、内部流转、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等制度规定得到快速落实。为提升办事效率,陕西多地市也已成立行政审批局,营商环境确实大幅改善。
在此次峰会上,普华永道创新服务部合伙人高骏杰也强调了自贸区内的营商环境问题,借鉴新加坡、我国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
他认为,上海自贸区值得其他自贸区借鉴的经验有四点:一是通过自身的产业基础寻找突破方向。二是紧紧围绕贸易来打造自身的政策。三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解决企业的问题把更高级的产业要素和总部功能引入到本地区来。四是持续不断的集聚本区域内的政府机关的人才,集中人才办大事的工作机制。
而提到新加坡,高骏杰则介绍了其高效政府部门设置,即新加坡政府的招商部门会按照产业、国家来设置部门机构。便于相应政府部门的人更加了解自己服务的企业和行业。更加注重营商环境而不强调投资环境,项目落地之后要更好服务企业,兑现招商引资时的承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