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双十一消费坑点多:价格先涨后降 线上线下差别供货

    工人日报 2017-11-08 17:52

    “双十一”即将来临,各大电商平台均推出多种多样的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然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优惠措施中却暗藏玄机,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在促销当天降价商家先涨后降、线上线下差别供货等坑点层出不穷,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多家电商平台均已“厉兵秣马”,准备“开战”。

    近年来,“双十一”网络购物销售额持续增长。据有关机构统计,仅2016年11月11日当天,全网交易总额超过1770亿元,同比增长了44%。很多消费者都加入到“双十一”网购“狂欢”队伍,希望从集中促销活动中得到实惠。然而,在电商频频传来捷报的同时,各类消费问题却层出不穷。

    先涨后降,消费者难获实惠

    “双十一”之所以屡屡创造销售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价格优势,一般网络商家都会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价放在“双十一”。但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上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

    中消协调查发现,天猫平台某品牌女包在2016年10月23日~11月11日记录时间段中,存在标价上涨情形,从1199元涨至1499元,随后11月11日标价下降为1348元。京东平台某品牌床品套件从2016年10月29日~11月11日记录时间段来看,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标价由299元涨至1199元,而11月11日当天降为439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虽然2016年“双十一”前,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多部委相继出招,对“双十一”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然而依旧有不少商家利用促销欺骗消费者。

    线上线下差别供货,需多注意

    同样的纸巾,为什么网上买的薄很多?同样的羊毛外套,为什么网上买的羊毛含量少很多?近年来,在电商促销中,线上线下存在差别供货问题,而专供线上销售的商品被称为“电商专供”。这让消费者很难真正比价获得实惠,同时也被“专供”商品耍得团团转。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曹磊对记者表示,所谓“电商专供”商品,是指生产企业专门为电商打造且只在网上交易平台流通,与实体店销售产品型号略有差别的产品。其特点有二:销售渠道单一,只在网络上销售;价格优惠。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该类商品通常按照实体店的某种产品型号做出某些改动,多数情况是为了节约成本,所以较实体店一般价格低一些,当然质量会差一点,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曹磊说。

    预售定金和订金“傻傻算不清”

    “双十一”临近,各电商平台的宣传促销正盛。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电商促销活动更加考验消费者的“智力”。预售、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等,让消费者“傻傻算不清”。

    在经历了几次“双十一”当天网站进不去,支付不成功等系统瘫痪后,预售模式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给了商家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

    曹磊指出,所谓预售,即商家让消费者通过支付定金(订金)的方式,提前预订某商品。定金(订金)可翻倍,“双十一”当天支付尾款,“双十一”后发货。然而商家也在预售环节玩起了花样,各类眼花缭乱的预售活动让消费者吐槽不断。

    “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很多商家预售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虽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这定金就打水漂了。”曹磊说。

    此外,还有网购平台规定,预售商品只能单独购买。想要使用商家页面上的各类满减优惠券以及平台的各类优惠券,还需另外购买其他商品,因此获得优惠幅度并不如想象的大。不仅如此,一些网络平台还限制了优惠购买人数,比如前200名可5折,但过程不透明,消费者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前200名。

    来源:工人日报

    上一篇

    央行新版《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明年实施 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85%

    下一篇

    "刷脸"乘电梯更方便 福州建成首个窄带物联网智慧小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