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王可然
电子营业执照时代已然到来。
11月6日,国家工商总局召开媒体通气会时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完成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升级和部署任务,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已经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075.5万份。
在媒体通气会上,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中心主任付宏伟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务领域以及商务领域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子营业执照的价值能够更好的发挥。
付宏伟透露说,现在正与阿里、京东以及一些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和工商部门的电子营业执照系统联网,旨在提供更便捷、更方便的服务。
31省份均可办电子营业执照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
此前早已进行的“多证合一”试点,也自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
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全国共核发“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654.99万张。
同时,截至10月30日,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开通了网上企业登记系统。开通后,共注册用户数503.1万,累计受理量474.1万件。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熊茂平表示,通过“减证”达到了“简政”。通过减少证照发放数量,简化了办事的流程、手续和材料,降低了创设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营造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
例如,从地方上来看,河南通过实行“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办结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甚至当场办结,大幅度缩短企业开办时间。
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下,电子营业执照工作也得到了有利地推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确定的2017年电子营业执照的改革目标是,“在今年10月底前,各省都要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互通、互认、互用,真正为企业降低办事成本。”
各地积极推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许多省份实现创办企业“无纸化”“零见面”。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完成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升级和部署任务,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已经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075.5万份。
付宏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凭营业执照办事或者办理业务。尽管前期工商部门企业登记实现了全程电子化,但这并不能代表后期的商务业务商务活动也那么便利。
付宏伟举例说,例如,电商企业在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需要提交营业执照扫描件或者拍照上传,后续还需要人工审核是否真假。所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能够更大程度便利企业进行后续商务活动。
将在电商领域发挥更大价值
实际上,早在2013开始进行商事制度改革的同时,电子营业执照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付宏伟指出,在《公司法》、《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以及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上对于电子营业执照都已有相关表述。
付宏伟表示,有了电子营业执照,就可以把全程电子化所具有的便捷、方便的条件推广、延伸、拓展到全社会,全社会通过电子营业执照也可以实现后续的便利化。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营业执照的使用与传统的营业执照存在存在本质区别。付宏伟介绍说,办事人员拿着传统的营业执照去办事,就代表企业授权这个人去办事。但在目前可以在网上随意复制企业信息的情况下,手机也可以随意传播电子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如何证明是这个个人代表企业去办理业务呢?
对此,付宏伟指出,需要一套系统去支撑电子营业执照的使用,通过工商部门对这个系统授权,企业的办事人员、经办人员,才可以持有电子营业执照去办理相关的业务,这是下一步的应用之一。
付宏伟解释说,上述方式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指的是工商系统给各个政府部门通过后台联网提供电子营业执照信息,以此去识别持有电子营业执照的人是不是真正代表这个企业去办事的。
“经办人员通过手持手机上的APP显示的电子营业执照以及电子营业执照附加的二维码,和要去办事的政府机构系统进行关联,比方扫描一下二维码或者输入相关的信息,后台的系统连到工商总局的电子营业执照库,这样来实现一一对应,来确保这个办事人员和企业的电子营业执照是一一对应的,是授权他去办这个事情的。”他说。
此外,电子营业执照也将在商务领域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付宏伟强调说,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子营业执照的价值也能够更好发挥。比方说一个企业要在阿里巴巴去办理电子商务平台的登记,企业可以直接通过二维码,提交电子营业执照信息到阿里巴巴的平台,阿里巴巴的平台收到这些信息以后,通过工商总局的电子营业执照联网,直接就自动化的比对相关的信息,就实现了自动审核,不需要人工去介入,在电子商务的审查上就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
“我们在电子商务领域正在给阿里、京东,以及一些金融机构都在进行协商,怎么能给我们的电子营业执照系统联网,提供一个更便捷、更方便的服务。”他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