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重庆工业现新信号:高端智造成政府招商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02 23:20

    高端智造领域正成为重庆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11月2日,两江新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1日该区一次性引入了25个制造业项目,累计签约金额达174.48亿元,这批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633.6亿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鄢银婵    

    CFP图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张海妮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庆工业版图中将占据更大的话语权。

    11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两江新区管委会了解到,近日有总签约投资额达174.48亿元的25个制造业项目落户该区。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表示,该批项目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端智造业,存在科技含量高、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长等特点。

    事实上,高端智造已成为重庆工业的新信号。对此,不仅外地企业,就连本地企业也已接收到这一新信号,积极向高端智造转型。

    重庆社会科学院教授王秀模认为,重庆此前对“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规划额度约3万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三成,“重庆制造”到“重庆智造”一直是其一大发力点,而后劲如何则有待考证。

    高端智造成重点招商对象

    高端智造领域正成为重庆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

    11月2日,两江新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1日该区一次性引入了25个制造业项目,累计签约金额达174.48亿元,这批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633.6亿元。

    事实上,地方政府项目批量集中签约并不稀奇。仅以两江新区为例,今年1~9月,该区制造业项目已签约60个,投资额达816亿元,达产后预计总产值超2400亿元。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同以往相比,11月1日引入的项目中约七成左右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次签约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疗、人工智能、新材料、环保科技、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而且具有投资大、产出大、见效快等特点。”汤宗伟表示,挂牌成立7年后,两江新区今年已经提前完成制造业招商计划,未来会在高端智造等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加强。

    政府发出的这一信号也正被更多的行业前沿公司接收。比如此次引入的新锐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据其香港公司总裁尚海龙介绍,其计划2年内投资1亿元,在两江新区组建“1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支人工智能产业基金”、“1个商汤科技西南总部及西南研究院”、“1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围绕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及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外地企业外,本土企业同样接收到了向高端智造转型的信号。

    比如老牌摩托车和发动机企业——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其生产的“巴山牌”摩托车不仅出口越南、俄罗斯等国,还在海外投资建厂。不过,其也在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基础上,在机器人产业上开始发力,计划投资投资500万元,研究XORT复合活齿传动机器人减速器的试制、测试及产业化。

    目前,两江新区已初步形成涵盖工业机器人制造、集成、应用、服务、关键件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营造产业链集聚效应

    在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重庆尤为注意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据了解,目前重庆已建立起“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同类企业共生集群、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模式。

    事实上,作为占据重庆工业半壁江山的汽摩业,其产业链协同效应便颇有成效。

    11月1日,全球最大的汽车天窗供应商伟巴斯特宣布,因公司产能远不能满足西南片区汽车主机厂的要求,重庆工厂进行二次扩产,新增80万套产能,1.5亿元的投资将在1年后为重庆带来10倍年产值。

    “我们的单位面积产出强度是产值4200万元/亩,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约15亿元,增幅达50%。”伟巴斯特车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贺雷德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秀模认为,正是当地传统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企业才入得了重庆先进制造业聚集之地,进一步发挥产业链的集聚效应。

    而据重庆统计局数据,2016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企业达到13%。

    目前看来,这一比例还会不断攀升。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披露,重庆计划“十三五”期间累计工业投资3万亿元左右,其中30%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到2020年重庆将建成十个左右的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30%以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联储按兵不动 英国央行加息25个基点

    下一篇

    业绩亮眼却遭实控人减持 二三四五控制权没人想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