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共青城回应赛龙事件:共青赛龙已停产四年 负债7.3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0-31 08:39

    每经编辑 赵庆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昨日(10月30日),互联网上一篇名为《创始人离奇被捕,深圳赛龙突然死亡之谜》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在此文章中,事件主角代小权被描述为一家明星科技创业企业赛龙的明星海归创始人,其创办的公司倒闭,源于地方政府的强制介入,而在与地方政府的缠斗中,其自身也“莫名”入狱。

    10月31日清晨,认证为江西省共青城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九江共青城发布对此事做出回应,表示共青赛龙已停产四年,截至目前仅江西省内负债7.36亿元。

    随即,共青城市委宣传部部长汪玉贵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这份回应确实系共青城市宣传部发出的,并表示,作出这份回应,旨在向社会公众告知事情的真相,同时他们也会继续关注事情的进展。

    九江共青城发布称,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共青赛龙)成立于2010年8月6日,是赛龙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主营业务是为摩托罗拉公司代工。该公司是共青城市手机产业的龙头企业。后来由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公司,导致共青赛龙失去市场,2013年初,共青赛龙生产经营急转直下,财务状况极度恶化,陷入经营困境,并于2013年10月全面停产。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共青赛龙尚欠江西省内各家银行等市场主体7.36亿元。

    为了支持企业重组,让重组方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2014年1月22日委托江西省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赛龙系公司(赛龙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青城凯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Cell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HK) Ltd)进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调查。会计师事务所于2014年5月8日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并出具《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

    九江共青城发布称,通过审计发现,共青赛龙2010年9月正式投产,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亿元,净利润0.07亿元;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8亿元,净利润0.19亿元;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8亿元,净利润0.68亿元;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3亿元,净利润-4.01亿元,四年累计亏损3.07亿元。此外,共青赛龙还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存在资金被关联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占用或抽走资金,共青赛龙公司严重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超过200%。

    九江共青城发布表示,共青赛龙公司出现上述问题之后,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三级政府积极帮扶共青赛龙公司。

    对于共青城的发展,各级都很重视,省委省政府联合团中央专门成立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三十多个厅局做为成员的单位,帮助解决共青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难题,共青赛龙也不例外。2013年初,赛龙经营出现困难后,特别是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后,摩托罗拉的订单消失,作为主要为其代工企业的共青赛龙也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订单缺失、银行到期资金不能按期偿还,此事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13年8月30日,省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领导主持召开关于共青赛龙公司融资有关问题协调会。省金融办、省信用担保公司、省融资担保公司、共青城市政府、九江市金融办、中行江西省分行以及企业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要求有关方面搭建倒贷池,帮助解决共青赛龙流动资金问题,保证共青赛龙在各金融单位良好的征信记录。

    九江共青城发布介绍,2013年8月30日,江西省政府会议纪要的要求,九江市政府与共青城市政府成立了帮扶小组。九江市财政、共青城市财政各出资4,500万元,共筹集9,000万元资金用于共青赛龙倒贷工作。从倒贷资金池中代共青赛龙偿还到期债务,银行必须批准贷款并回笼倒贷资金池。

    2013年10月开始,以企业为主导的资产重组正式启动,先后与多家有意向的企业就重组进行商谈,均因企业自身的原因无果而终。

    2013年以来,共青赛龙因拖欠员工工资、拖欠建筑工人工资,造成多次群访。因拖欠材料款、建筑工程款造成官司不断。另外,共青赛龙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司法机关已经依法进行介入。

    九江共青城发布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共青城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努力打造法治政府,认真依法行政,充分展示共青城的新形象、新活力、新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锂电池产业链一路火 上游厂商上调年报预期

    下一篇

    10年国债利率逼近4% 暴跌背后:真假利空酿恐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