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上,多位专家、业内以及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各抒己见。氢能源发展前景广阔,但产业化道路仍面临许多阻碍。
每经编辑 邱德坤
广州市黄埔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冼银崧在演讲
每经记者 邱德坤 广州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姚治宇
继前一阶段持续发力推进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再度发力实施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战略。
10月27日,在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上,广州市黄埔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冼银崧表示,加快能源转型,推动能源低碳发展,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大势所趋。而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氢能源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不过,氢能源产业发展仍需解决众多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会上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德国氢能源产业的相关技术,在当前已相当成熟,但是在市场、资金和规模化等方面仍旧不足,氢燃料电池等产品的价格还很昂贵。
据了解,氢能的优势特点在于,来源丰富、质量能量密度最高、清洁无污染、与电能方便相互转换等。欧盟委员会清洁技术能源网络协会会长、欧盟氢能协会代表Frank Wouters指出,氢能源可以实现长时间的存储,弥补例如水电等能源受季节性影响的问题。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章桐表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据日本清洁技术研究所发布的《世界氢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总览》显示,在2015年,包括液化氢基地、管道、固定式燃料电池以及燃料电池车在内的全球氢能源基础设施,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日元。预期在2020年以后,市场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25年氢能源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实现倍增,达到约20万亿日元(人民币超万亿元)。
广州开发区试图抢占此次机遇。冼银崧提到,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一直是广州开发区在近年来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开发区非常重视氢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在广州开发区集聚和壮大。
此次与德国企业的合作,中国企业并不仅仅是代加工。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张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要通过合作,获得知识产权。他们搭建的平台,国外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必须与中国企业共享知识产权,而不是做代加工。在这个嫁接的过程中,他们发展自己的创新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形成内生动力。这是他们促成合作的最终目标和基本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良好前景的氢能源产业,受到颇多限制。来自德国的多位专家均向记者表示,目前氢能源产业总体规模非常小。
TTS公司首席执行官Wolfgang Heil分析,以氢燃料电池为例,现在德国企业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现在产量很低,价格非常昂贵,只有通过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价格。
Wolfgang Heil进一步提到,德国大部分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都是由小型的家族企业发明并专攻这项技术,所以他们的技术很先进,但是受制于资金和资源等的限制,他们无法将研发的技术推广到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张锦介绍,在氢能源产业的生产技术上,中国企业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无法统一。
不过,中国仍有具大优势。章桐认为,现在中国除了有巨大的市场,庞大的资本、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力度,都是德国企业所看中的。
Frank Wouters表示,德国企业有氢能源的技术,但是需要有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提高产量。中国和德国共同合作,可以让氢能源产业更快地规模化,这也是他今天来参会的一个主要目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