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撤档无非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票房炮灰,然而撤档之后真能避免“炮灰”的悲惨命运吗?每经影视盘点了2017年7月到10月,这四个月间的“炮灰电影”,发现“撤档”并非良药,一部电影是否会成为“炮灰”,和它上映档期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反之来看,什么类型、谁来制作、质量如何……这些因素似乎早已使一部电影的票房成为定数。
每经编辑 王礼迪 丁舟洋
每经影视实习记者 王礼迪 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杜蔚
今年国庆档影片广受关注,除了众多好电影带来的高票房,还有国庆档的“撤档”风潮。《闺蜜2:无二不作》《降魔传》是预见竞争激烈,直接更换档期,属于“望风而逃”式撤档;《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是上映后票房扑街,赶紧撤下影片择日上映,属于“改日再战”式撤档。
撤档并不是国庆档的特殊现象。有些影片由小公司出品,无明星参演知名度低,不知不觉就撤档了,比如《玲珑井》《左眼阴阳》《旗袍先生》《了不起的小家伙们》;而上文中提到的影片则因有知名影人参与,由知名公司出品,撤档容易受到关注。
影片撤档无非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票房炮灰,然而撤档真的能避免“炮灰”的悲惨命运吗?并非如此。电影映前的宣传造势,最终就是指向“几月几号”上映,改档期的风险很大,而上映后撤档再复映风险更大。
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记者盘点了2017年7月到10月的“炮灰”电影,发现一部电影是否会成为“炮灰”,和它上映档期没太大关系。什么类型、谁来制作、质量如何,这些因素早已使一部电影的票房成为定数。
>类型
被吐槽最惨的恐怖片,居然还不是最炮灰的
据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记者统计,7月到10月的国产电影中,票房低于1000万元的影片、或有知名演员参演票房低于1亿元的影片,共计77部。
这些影片主要分为恐怖片、儿童片、动作片、爱情片和社会历史片,这五大类。
其中恐怖片共计11部,其票房大约在100万元以上的影片共6部。在所有炮灰电影的中赔本情况稍好,甚至部分影片还可能有一些盈利。
2011年小成本恐怖片《孤岛惊魂》以500万元成本取得近9000万元票房,成为当年暑期档的最强黑马。《孤岛惊魂》的成功掀起了小成本恐怖片拍摄热潮,然而跟风者再也请不到杨幂这样的流量明星,无法复制它的成功,因此它也成为小成本恐怖片逆袭的绝唱。
▲《孤岛惊魂》剧照(豆瓣电影/图)
此后票房较好的恐怖片是《京城81号》(及续集)《魔宫魅影》这类有明星加持的中等成本制作;而小成本恐怖片的票房达到2000万元就基本触顶。
儿童片电影共计8部,包括动画片和真人电影两种,其中5部影片的票房不足20万元。所有票房扑街的儿童片均为低幼向。
低幼向儿童片的成功范例均为IP电影,比如“喜羊羊”“熊出没”“铠甲勇士”“巴拉巴拉小魔仙”等大电影系列,影片能够通过连续剧版积累大量粉丝保证票房。炮灰儿童电影均无IP,儿童没有看片诉求,电影的低幼向又很难吸引成年观众,票房必然失败。
▲《熊出没之奇幻空间》收获5.22亿元票房(CBO中国票房/图)
动作片共计8部,其中5部影片票房不足20万元,均为小成本动作片。
观众选择观看动作片首先是要看“打星”和武打场面,然而小成本动作片即请不起打星,也雇不起武术指导团队,难以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票房难有起色。
爱情片共计20部,其中有10部影片票房不足20万元。
这20部爱情片大多是以催泪、幻想、回忆为目的的“小妞电影”。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部影片都有明星参演,分别是《秘果》《二次初恋》《会痛的十七岁》《情遇曼哈顿》,票房大致在一两千万元。可见即使拥有漂亮演员,观众仍然已经厌烦了“小妞电影”的种种套路。
▲《情遇曼哈顿》豆瓣电影评分仅4.3分
社会历史片共计26部,其中有12部电影票房不足10万元,是五种炮灰电影中最不受观众待见的影片。
相比恐怖片、动作片、爱情片,它缺少娱乐噱头;相比儿童片,它又缺少既定观众。由于目标观众模糊,社会历史片的票房有着天然障碍,即使是《明月几时有》这样质量上乘、人气明星出演的电影,仍然在票房上留下较大的遗憾。
>资本
当电影成为票房炮灰,谁最紧张
这些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出自知名电影公司的作品。比如博纳影业的《明月几时有》、华人文化和英皇的《喵星人》、爱奇艺影业的《黑白迷宫》、阿里影业的《青禾男高》等。
对于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来说,偶尔一部电影成为票房炮灰,对于公司业绩并没有太大影响。以博纳影业为例,《明月几时有》的票房虽不理想,但今年从《乘风破浪》到《追龙》的多部高票房影片,都有它参投的身影,票房业绩对冲后,整体收入仍然可观。
生产炮灰电影的出品方中,小公司才是主体。在统计的77部炮灰电影中,小公司出品的电影占了八成,其中37部影片票房不足20万元。但这些小公司生产的影片,制片、宣发投入也较小,往往还有两三家影视公司共担风险,即使影片亏损公司也还能承受。
一部影片成为票房炮灰,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退一步的余地;但对于中等体量的新三板公司而言,一部中等体量的电影亏损,则会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较大波动。例如样本中《二次初恋》《蝴蝶公墓》《我是马布里》的出品方乐华文化、海润影视、天涌影视。(注:2017年上半,乐华文化年营业收入7967.52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3.35万元;天涌影视营业收入3181.4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22万元;海润影业营业收入6194.60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9.87万元。
▲《我是马布里》票房惨淡(CBO中国票房/图)
首先,从这三家公司的经营规模来看,一部影片获得5000万元票房,或成为5万元票房的炮灰电影,对公司的整体业绩有极大影响。其次,这三家公司的电影分别为均由明星出演,电影成本相对较高,如果票房扑街亏损较大。最后,新三板上市公司需要定期披露财报,影片收益状况对公司业绩影响一览无余,票房失利会对公司之后的投融资带来直接影响。
>质量
炮灰电影未必是烂片,但大多数炮灰一点都不冤
在统计的77部影片中,豆瓣评分6分以上的电影只有4部,分别是《明月几时有》(7分)《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6.4分)《我是马布里》(6.3分)《时间去哪了》(6分),它们票房扑街,因为宣发不到位、没有迎合观众兴趣点,确实有遗憾。
而《青禾男高》模仿《热血高校》实属东施效颦,《极致追击》以“拼盘”思维做电影,《黑白迷宫》炒香港黑帮片的冷饭,《二次初恋》是老套的“小妞电影”,这些电影的票房扑街,出品公司真的应该加以反思。
▲《青禾男高》剧照(豆瓣电影/图)
而和它们相比,统计样本中有61部电影连豆瓣评分都没有,仅有的寥寥评价也几乎都是一星差评,名副其实烂成了“灰”。这些影片制作粗糙、没有明星、缺乏艺术价值,择日上映并不能改变它们的命运。
比如前段上映后撤档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号称“十二年心血,五千五百万投资”,实际上剧作混乱、美术粗糙、摄影敷衍、表演浮夸。豆瓣电影显示这部影片仅2.7分,制片方认为评分过低与影片的水准不符,因此怒怼豆瓣,结果立刻招致了观众群嘲。而61部无评分影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连《纯洁心灵》都不如。
类似于此的电影如何挑选上映的“黄道吉日”,都难以挽救自己的票房,观众并不傻,不会因为某个日期就为这些电影走进影院。
·记者手记
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并不怕炮灰,某种角度上来说,电影工业就是从无数炮灰之上成长起来的。好莱坞发展也伴随着无数炮灰——B级片。
B级片诞生于一战后的好莱坞,学名叫做“剥削电影”,指粗制滥造的恐怖片、科幻片、打“擦边球”的爱情片、劣质动画片等,靠低俗噱头吸引观众的电影。
它正式成为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一部分是在30~50年代。市场为了招揽观众,开始实行“双片连映制”,影院放两场电影只收一张票钱:一部制作精良的A级片,一部制作粗糙的B级片。至1954年,仍有70%的美国电影院采用双片连映制。
美国国际影业公司是拍摄B级片的翘楚。1954年一位名叫罗杰·科尔曼的导演,耗资1.2万美元拍摄了《海底来的怪物》。影片票房丰收令他一炮而红,一年要为国际影业公司拍五六部电影。像不像当下某些导演靠拍网大走红,然后转战院线电影的发展路数?
▲《海底来的怪物》海报(豆瓣电影/图)
B级片很受院线欢迎。因为A级制作的大片,院线往往要返还给电影公司很高的票房分账;但B级片往往可以用1、2万美元买断版权,院线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像不像如今的炮灰电影,靠卖给视频网站付费观看回收成本?
而B级片并没有沦落成炮灰。一方面是电影工业体系内有它生存的一席之地,有人愿意看就有人愿意放。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在极为有限的资金下,不少B级片确实玩出了新花样,即使当时票房扑街,十多年后还会被影迷翻出来膜拜把玩。
B级片因资金少,制作团队中的成员往往需要身兼数职,熟悉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大量人才从B级片的拍摄中成长起来。而那些经典的B级片本身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趣味,改良了主流好莱坞电影的形态。
当代好莱坞大量杰出导演,如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索德伯格、蒂姆·波顿、温子仁都有拍摄B级片的经历,他们今天作品中也仍然有B级片的影子。而今年数周稳居票房榜首的《小丑回魂》,同样是一部套着B级片外壳的电影。
▲《小丑回魂》北美票房情况(Box Office Mojo/图)
而对于当下中国影业而言,炮灰电影也并没有多么可怕,尤其是那些新人练手的炮灰电影,很可能就是一次有价值的失败。然而对于那些玩票性质的、就想靠烂片发财的片商,他们的电影成为炮灰,就是离开电影圈的最佳警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