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洽谈,面对面交流”的配对洽谈乃是欧洽会的最重要的议题。记者获悉,本届欧洽会上,中欧企业项目配对洽谈会,550余家中欧机构及企业参会,“一对一”配对洽谈场次达1000余场。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欧洽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的体现。
每经编辑 吴林静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犹记得,前几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简称“欧洽会”),现场的同步翻译仅限于英文。而10月25日在成都召开的第十二届欧洽会上,会场旁的同传室同时翻译着英语、俄语、意大利语和法语。这样的细节,在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于健龙看来,就是欧洽会乃至背后的主办方成都越来越开放的证据所在。
欧洽会现已成为推动中西部企业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10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第十二届欧洽会上,中欧企业项目配对洽谈会,550余家中欧机构及企业参会,“一对一”配对洽谈场次达1000余场。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和意大利商会的与会代表都对记者提到,中小企业是欧盟经济发展的动力,关注和帮助企业间洽谈将更好的让双方合作取得真正的对接,获得实效。
千场“一对一”配对洽谈
10月25日~26日举办的第十二届欧洽会,吸引了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在内的35个欧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其中包括从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ICT、智能制造、商贸、科研合作等领域的260余名参会代表。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总裁代伊伶介绍,“与前十一届欧洽会相比,第十二届欧洽会的参会范围更加广泛。”
“一对一洽谈,面对面交流”的配对洽谈乃是欧洽会的最重要的议题。官方统计显示,自举办十一届欧洽会以来,累计参会的中欧双方企业达8840余家,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4500多场,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2053项,签约成功率达30%以上。
记者获悉,本届欧洽会上,550余家中欧学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参会,“一对一”配对洽谈场次达1000余场。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欧洽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的体现。
意大利商会副会长马可·加斯帕罗尼早早地就到中国建立起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支持所有欧盟企业来华投资,他说“我们以前的业务核心是上海及周边地区,在北京、重庆设有联络办事处,现在,我们希望在成都能够建立新的联合办公室。”
下个月,马可·加斯帕罗尼就将邀请一批意大利企业到参观天府新区,帮助中小企业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寻找商机,感受这里的无限潜力。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贸易署国际技术合作部负责人卢尔德·莫查莱斯也提到,举办包括欧洽会在内的展会,更多的是助力中欧中小企业的发展。“整个欧盟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中小企业,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对接。”卢尔德·莫查莱斯表示,其实很多中小企业一开始没有能力在中国这样的市场建立起非常稳定的业务结构,这更需要借助展会这样的沟通平台,促成双方项目真正的对接,取得实效。
“成都的发展让人折服”
Kim是个德国人,中文名字叫匡佑恒,他说,自己每次回到祖国的时候,都会向家乡人炫耀中国的科技。在他看来,“德国是一个领先的欧洲经济体,但是现在我感觉世界主要经济角逐者更偏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
记者注意到,欧洽会上,欧洲来的机构或者企业代表们提到成都的发展优势可以用“滚瓜烂熟”来形容。“成都现在有中德、中法、中意合作园区”“2013年成都直达欧洲的蓉欧快铁驶出,现在已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货运班列”“成都正在修建第二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变化如此的丰富、如此的迅捷,让俄罗斯创新技术中心联盟主席顾问奥托·施瓦茨发出惊叹:“我们确实被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所折服,每年我们都会到成都来,每年都会看到成都的快速增长。”
奥托·施瓦茨很好奇,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是怎样管理的,又如何保持这样的增速。
成都市商务委员会总经济师周立志以“改革”和“开放”两个词回答了奥托·施瓦茨以及其他人的疑问。
周立志表示,在过去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当中,中国因为封闭而落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尤其是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更是以“开放”和“改革”作为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从而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当前,新一轮城市发展正发生重要格局变化,“中国板块”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加快“隆起”,中国的城市也在转型升级。这样的背景下,成都提出了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城市“三步走”的战略路径。
对此,周立志提到,从经贸角度来讲,改革开放就是要营造一个和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氛围。他提到一个细节,欧洽会已经举办了12届,周立志说,“欧洽会正是成都开放的表现所在,成都主动提出要和欧洲相向而行,双方在开放的过程中共商、共建、共享,发展自己,也是壮大双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