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成华区将围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商业服务,持续推进民生福祉改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让市民生活更幸福,让城市未来更美好。
每经编辑 张强
为整体提升城市品质,成都成华区从去年开始,实施了交通畅行、公共配套品质提升、增花添彩等19项重点工程,全力构建“宜居生态圏”,全力建设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成华”。日前,成华区对外发布绿道规划建设实施方案——3年内,将完成620公里绿道建设。不远的将来,市民们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郊记忆、昭觉寺游览休闲;也可沿着沙河边步行观赏水岸;抑或随着绿道串联,来一趟活水公园、成华公园、新华公园的“穿越之旅”。
“坚持共建共享,做实民生福祉,建设幸福成华。”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五年来,成华区持续大规模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未来几年,该区将围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商业服务,持续推进民生福祉改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让市民生活更幸福,让城市未来更美好。
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越来越好
62岁的冯天蓉,是个闲不住的人。社区群众艺术团团长、成都市一级调解员、社会组织项目牵头人……说起她的头衔,圣灯街道华林社区书记赵光耀笑言,“一张A4纸都打不下”,听到这句话,冯大姐嘿嘿一笑: “这些都是义务劳动”。话虽这么说,她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工作中,原因很简单:“我爱这个社区,看到大家生活越来越好了,自己也高兴。”
华林社区是典型的集中安置社区,从最初的交通不便,到地铁8号线修到了家门口;从2013年的“农转非”落后社区,到如今环境优美、和谐幸福的花园小区。说起变化来,冯大姐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五年来,不仅大家身份从农民变成居民,且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家庭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
她习惯每天走到方家河下涧漕段遛弯儿,除了呼吸新鲜空气,还义务监督居民往河道内乱丢垃圾。“30多年前我坐月子的时候,还喝过这条河里面捞出来的鱼炖的汤,后来河水就被污染了,不仅味道臭,岸两边也是随意乱摆放的小摊贩。”她回忆,今年来经过黑臭水体的整治,河水又恢复了往年的清冽。“我现在特别爱来这里散步,一点怪味都没有了,种满了花树看着心情都好。”望着河岸两旁垂到水面的迎春花树,冯大姐眼睛都笑眯了。
遇到出门办事,7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在家门口,出门就上车。以往灰多、路上坑多的路,也已被宽阔平整的道路和显眼的绿化带取代。“我们刚搬来时,得走路十多分钟到成华大道上去赶车。”冯大姐说,很快地铁8号线也要开通了,地铁站也在家门口,想去哪里耍都方便。
社区旁边的圣灯公园马上就要建好开园了,这也是成华区规划的6个市政公园之一。自从知道要修建公园,她几乎每天散步都要去转转,看看工程进度,盼地铁盼公园,看着一个一个变为现实。“我可以看着他们平土,看着栽树,看着安装设置。”她心里有数的很,现在坝子平整出来了,社区的大姐嬢嬢们,已经开始在那儿跳坝坝舞了。“不怕扰民,我们都有了休闲的地方。”
“这些年我们还自己栽种了许多的树木,现在去社区走一走,满苑桂花飘香。每天,都感觉特别充实和幸福。”冯大姐说。
“市民驿站”陆续建成运行
小谢是位“蓉漂”,租住在玉双路附近。现在办事,他只要走几百米,猛追湾街道望平社区玉双路红旗连锁内,买东西之余就把税交了,交通罚单处理了。“你看,这个机器上还有就业信息推荐,真贴心。”他说。
9月,继成都首个“市民驿站”在猛追湾街道望平社区亮相后,成华区集中打造的第二批5家“市民驿站”也陆续建成投入试运行。它们分别位于:双成三路二分店红旗超市、建设巷润新公寓红旗超市、枫林路红枫岭红旗超市、前锋街阳光嘉苑红旗超市、八里小区新风路红旗超市5个社区服务网点,服务事项增至96项。实现了国税、地税服务终端机整合,工商银行ETC申请植入红旗生活服务终端机办理。
今年成华区在开通网上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社区居民需要打造“市民驿站”的开发建设计划,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大联动、服务网络大集成,整合大型连锁超市、便民服务商店等服务网点资源,创建市民家门口的一站式集中便民服务新空间。
在社区治理方面,成华区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如青龙街道创新“互联网+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思路,结合民政部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体系试点规范和深化“市民驿站”集中便民服务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开发了“滨海家园”app社区自治“神器”。并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加强各类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和数据沉淀,探索创新社区智慧治理服务体系,加快集成大联动•家空间智慧街区基础云平台,于近期将正式投用。
为了加强区委对社区发展治理的领导,促进社区治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9月5日,成华区还在成都市各区(市)县中率先设立中共成华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资源整合、协调推进、督促落实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每经记者 张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