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肖鴻月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肖鴻月
国庆长假期间,市场都在聚焦港股创下新高;不过,长假最后一天发布的一则新规,却彻底点燃了一个沉寂已久的板块——医药生物。
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旨在促进药品医疗器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时间成为市场热点。
根据上海证券的统计,受益于新规,医药生物行业个股表现优异,提振了相关主题基金业绩。10月9日~10月13日,生物医疗主题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3.71%,甚至超过一直大热的食品饮料、港股通等主题;大健康主题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有2.63%,名列偏股主题基金收益前列。
新规对于市场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国庆长假开市后的走势就能一目了然。数据显示,受到《意见》的激励,多只医疗个股连续涨停;截至10月11日,中证医药指数年内涨幅已高达10.01%;基金方面,单日净值涨幅榜也被医疗主题基金全面霸屏。
10月10日当天,华宝兴业中证医疗指数、广发医疗指数,大涨5%以上;国泰国证医药卫生B、国投瑞银医疗保健、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富国医疗保健行业等8只医疗主题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上涨超过3%;除此之外,还有多只医药基金上涨幅度超过2%,从基金单日涨幅来说已相当可观。
在此之后,多只医疗主题基金更是再接再厉,大有将涨势延续下去的势头。例如,10月9日~10月16日,涨幅最大的国泰国证医药卫生B,这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已大涨8.89%;另外,还有多只主题基金期间的涨幅在3%甚至4%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做了一个统计,选取Wind行业板块主题基金中“医疗保健行业主题基金”、“生物科技行业主题基金”、“制药行业主题基金”这三大分类下的基金,剔除名称中与“医疗”、“健康”等无关的、10月9日~16日回报率在2%以下的基金。需要说明的是,表格中有部分基金因为跨生物科技、保健、制药等多个细分领域,所以在列表中有所重复,对此记者没有进行排除而是保留下来,给大家呈现一个更加完整的统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意见》发布后的这段时间,医疗主题基金确实涨幅可观。单从制药行业主题基金来看,且不说国泰国证医药卫生B涨了8%以上,涨幅在5%以上的基金也有4只(份额分开统计);此外,上涨4%、3%的更是数量众多。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是一种投资期限较长的品类,当然不能只凭一段时间的涨跌来判断走势。因此,记者同时列出了今年以来和成立以来的回报率。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基金长期表现还是不太尽如人意。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您在选择时将短期加长期因素综合考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
除此之外,记者还采访了多位医疗主题的基金经理,来看看他们对于此次《意见》和医疗主题基金未来的走势是怎么说的。
继汽车、房地产、IT和互联网产业后,健康产业正掀起第五波财富浪潮。
多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7年是医药行业的变革复苏之年。国家频繁发布利好政策,例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等政策;行业创新不断,如宫颈癌疫苗研发者斩获“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除此之外,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增长,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
另一方面,由于医药板块上半年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因此是机构眼中待挖掘的价值洼地。受逐步释放的利好消息影响,不仅备受关注的“国家队”资金对医药股持续加仓,公募基金也将其作为上半年第一大重仓行业,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随着此次《意见》的发布,医药板块随即迎来大涨,相关主题基金亦开始发力。
招商医药健康产业股票基金经理李佳存告诉记者,《意见》的重要性体现在,是由管理层联合发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落实,预计是推动实际执行加速,内容已有文件体现。李佳存表示,“它的投资意义在于,利好具有产品管线的创新药、器械企业,但进口产品竞争将更激烈。出发点是鼓励创新、提高上市药品质量。多角度让高质创新药加快上市(等价于业绩的提早实现),规范医药代表,打击无效改良药品上市。根据历史情况,长时间继续大面积发酵概率较小。但长期利好医药行业,短期不对上市公司业绩有大幅影响。”
国泰国证医药卫生基金经理梁杏也对记者表示,一句话概括《意见》的意义就是鼓励创新,给创新机构和人士开通了绿色通道。梁杏表示,“如果不敢追高食品饮料的,10月份或是医药板块估值切换的核心窗口期(通俗地讲,10月份或是有望出现补涨比较好的时间窗口)。综合来看,没怎么涨的医药板块,目前性价比比较高。当然风险也有,如果食品、大金融这些表现相对较好板块,资金没有分流,拿着医药板块可能要承受一定的机会成本。”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