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7日举行的“氢产业·氢生活·氢未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专家、业内人士发表了对于氢能的见解。有专家表示,氢能现在是要“踏踏实实干的阶段”,也有业内人士从氢气的安全性方面进行了介绍。
每经编辑 张虹蕾
“氢产业·氢生活·氢未来”新闻发布会 主办方供图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姚治宇
“氢气比天然气安全!”这是在10月17日举行的“氢产业·氢生活·氢未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东生向媒体发出的感叹。当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在2017年北京国际风能与2017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亮相时,也让这一行业再度成为业内焦点。
“氢能的发展不是初期,现在已经很热闹了。有人跟我说现在氢能市场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在我看来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全国氢能标准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陈霖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氢能早已过了“概念性”的阶段,现在要进入踏踏实实干的阶段。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图》显示,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化石燃料消耗量日益增加,氢能源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极大丰富了能源构成,降低了传统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不久前,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吉林长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也表示,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必须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全面发展。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在氢能的推动过程中,目前依然面临着“谈氢色变”的问题,很多人一提到氢气首先想到的是不够安全。在10月17日的“氢产业·氢生活·氢未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则对这一观点作出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氢气球是玩的,氢产业是实实在在干产业的。” 陈霖新表示,首先氢能产业推进一定要克服“谈氢色变”,不要以为氢气球就代表了氢能产业,要以科学的态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解决产业化当中的实际问题。
马东生表示,氢能产业包括燃料电池,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来源于认识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受众对于氢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升氢能的认识很重要的事情。
“现在大家把氢能过分的神话了,一谈到氢,第一个觉得它会爆炸。”对于业内一直热议的氢能安全问题,马东生表示,其实氢能产业跟石化能源产业都是能源产业。眼下,学术界和行业界已经形成共识,只要按照规范去做氢能产业,安全程度是很高的。
除了观念问题,在推动氢能产业化的过程中,也有多个瓶颈需要突破。
马东生回忆起,一次跟一个国外氢能产业链上的企业座谈时,企业表示氢能技术能不能进中国,其实最关键是标准问题,要想推动氢能产业在中国健康发展,标准一定要跟得上。
全国氢能标委会主任委员马林聪也提到,整个氢能产业在推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标准化的工作,目前针对氢能产业界“谈氢色变”的观念问题,也需要用不断完善的科学标准来解决。
标准化的问题也体现在氢能的价格上,一位产业链上相关企业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我们曾经跟做燃料电池的氢气企业聊过,如果遇见企业氢气的免费的,我们可以用,但是如果你们收费我们做不来,现在面临的是行业的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如果制定出相关的标准,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把市场做活。”
陈霖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氢能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一味的等靠要政策、瞎忽悠、吹概念,现在整个氢能产业已经到了脚踏实地去干实事的阶段。
谈到氢能的产业发展趋势,佛山市委常委、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许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政策还是以示范为主,未来产业技术好的区域自然能抢占先机,切分更多的市场蛋糕。许国预判,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爆发点只会提前不会推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