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初步估计,香港1300公顷棕地中,三分二可作房屋等用途,当中最集中于四大新发展区,涉及合共约540公顷棕地具发展潜力,预计可建起码15万个住宅单位,2023年起分批落成。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会议昨日率先讨论棕地议题,小组主席黄远辉表示,小组成员大多同意积极重整棕土作业,并确认棕地有经济贡献,并非闲置地。香港特区政府初步估计,香港1300公顷棕地中,三分二可作房屋等用途,当中最集中于四大新发展区,涉及合共约540公顷棕地具发展潜力,预计可建起码15万个住宅单位,2023年起分批落成。
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昨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分别落实小组未来的工作计划,并就各个觅地选项进行讨论,包括社会最关注的棕地发展,以及新加入的短期租约用地,但后者因时间关系,最终未有讨论,改于11月7日会议讨论。
黄远辉在会后会见媒体时称,大部分委员同意处理棕地问题,又确认棕地不等于闲置用地,因目前九成棕地涉及经济活动,包括货柜摆放、汽车维修、露天贮物等,支持社会部分经济发展。
黄远辉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新界约有1300公顷棕地,其中较大板块的棕地集中在粉岭北、洪水桥、元朗南及新界北,共540公顷。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会议文件显示,上述四个新发展区料可提供近15万个住宅单位,容纳约25.5至35万人口。
不过他重申,由于部分棕地仍有经济作业,须预留土地重置,并非全数用作其他用途。他以洪水桥新发展区为例,190公顷棕地中,约有300个营运者共3900人工作,若要发展,必须预留24公顷兴建多层工业大厦容纳受影响营运者,另提供37公顷土地作物流设施,意味即使收回全部棕地,仅三分二土地可用作房屋等其他用途。
就其余散落在新界各地的760公顷棕地,黄远辉认为,土地过于零散,发展潜力较低,但强调并非不会处理,而是建议特区政府优先集中处理较大板块的棕地,其余土地可利用洪水桥的顾问研究作参考,研究如何保持作业的经济贡献,同时释放土地。
小组昨日又计划成立两个工作小组,分担公众咨询工作,包括整合每个选项的利弊、土地潜力等资料,方便公众讨论,同时设计公众咨询方法,例如咨询时间、次数等,并将所有意见集结成报告交予特区政府,又初步计划延长咨询期至5个月,于明年3月至7月展开,最迟11月底前提交报告。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