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伦敦苦心经营发展的金融新中心,金丝雀码头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建设,现在,它每天都在为全球外汇交易和证券交易提供着一流的硬件设施和服务。与此同时,中国的多个自贸片区也在打造金融中心、推动自贸区内的金融创新。9月25日,四川自贸区服务贸易对欧合作推介会在伦敦举行,会上提到,希望从金丝雀码头的建设中,寻找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宝贵经验。
每经编辑 梁宏亮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从一个没有任何商务基础的工业区,成长为举足轻重的金融商务区,伦敦的金丝雀码头用了30余年。
在这里,金丝雀码头特指的是伦敦金融城和新金融城,它被世界公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地区产业聚集生态的典型成功案例。
伦敦金丝雀码头
这样的实践样本可否被借鉴?
9月25日,四川自贸区服务贸易对欧合作推介会在伦敦举行,会上提及,希望从金丝雀码头的建设中,寻找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宝贵经验。
因为在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版图中,成都金融城是核心区域与重要载体,是推动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新窗口。
无独有偶,今年3月,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也同金丝雀码头集团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前海打造中英金融科技城。
事实上,中国多个自贸区都在打造金融中心,推动自贸区金融创新。那么问题来了,来自大洋彼岸的成功经验能否为本土自贸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您剖析金丝雀码头崛起的原因,及其与成都和深圳同与不同。
区位分布
图片来源:四川自贸区官网
距离传统CBD伦敦金融城约6公里、占地面积约为390,000平方米的金丝雀码头,发展的重要依托显然靠的是临近的水系——泰晤士河。
在这一点上,前海自贸片区与金丝雀码头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邻水。作为内陆自贸区,不靠海也不邻大河的成都自贸区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虽然没有大江大河,成都却拥有着明显的铁路和空港优势。青白江自贸片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已经成为了已经成为国内运行最稳定、运行时间最短、发班频次最高的中欧班列之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空铁两大港口成为资金、技术、智力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在空间的利用上,金丝雀码头的设计者在数十年前就显示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对原水系进行了重塑,还结合不同功能的空间,建立了不同标高的地下商业街,形成地下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的主体,地上功能以高端商务、办公、酒店为主。这一设计思路近年来也被中国的城市设计者所吸收采纳。
以成都金融城的设计为例,在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依托锦江营造了滨水空间,同时加入了绿色生态元素,有机连接了利用LRT轻轨贯通的金融区、集群办公区,实现合理的空间尺度分配和有序交通零换乘管理。
轨道交通
图片来源:四川自贸区官网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才能聚人、聚财。其实在金丝雀码头发展的初期,其所在的DOCKLAND虽然距离伦敦城区并不是很远,但是交通不便可达性很差,长期以来主要以水路交通为主,公路和轨道交通都不方便。DLR与Jubilee轻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油然而生,站点设置在了金丝雀码头的中心地带。在设计方案中将其作为核心,与相关的交通要素和公共空间进行整合,成功避免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割裂,增强空间活力。
这一点上,位于内陆平原地带的成都自贸区则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地铁1号线贯穿了承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主要任务的自贸区高新片区,并在自贸区内设立了多个站点。深圳地铁2号线打通了前海自贸区的北部和东部,而西部还没有轨道交通与之相连。
政策优势
如果说旧伦敦金融城是在贸易推动下的“自然集聚”再到“自觉集聚”,那么作为伦敦新金融中心的金丝雀码头则是政商联合推动的“被动集聚”再到“主动集聚”。
进驻到金丝雀码头所划定的企业特区(Enterprise zone)可以享受到十分丰厚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营业税;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国家保险;企业进行资产和地产投资时实行税收地面或资本收益津贴;在规划上放松限制尽量满足企业的需要;行政审批上加快流程;对投资成本予以补贴等等。
这一点国内的自贸区也毫不逊色,为了支持金融产业的发展,前海和成都自贸片区也在优化软硬件环境上下足了功夫。
最近,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片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多项措施共同促进成都建设开放性金融创新高地。天府基金小镇、成都金融城等重要载体及配套设施则从硬件上为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保驾护航。
前海则利用深圳独特的区位经济优势,积极开展人民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通过发展全口径的跨境融资业务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导区。
值得让人深思的是,金丝雀码头的成功也离不开其规划者和建设者的长远眼光。从金丝雀码头30多年的建设经验来看,笑到最后的都是沉得住气的长期投资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管是金丝雀码头也好,还是中国的自贸区建设也好,建设者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