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六韬
国际化早已无缝对接的今天,西安企业在壮大国内市场之际,也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积极走出去。
在国内发展,西安企业应当如何提高竞争力?面对海外市场,西安企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需要融资,在浑水等做空机构遍布的海外市场,又需要规避哪些风险?
这仅是西安企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部分问题,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则可能更多。
带着这些问题,粉巷君(微信ID:nbdfxcj)专程联系了全球顶级投行高管、华尔街风险管理资深顾问陈思进。他在美国华尔街和多伦多Bay街(被誉为加拿大的华尔街)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监管经验,对国际优秀企业尤其美国知名公司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跳出城墙思维,站在华尔街和多伦多的视角观察西安企业,陈思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供读者诸君参考。
西安与20年前的多伦多相似
目前具备“走出去”实力的西安企业仍属少数,但即使这些少数优质企业,也不得不面对在海外发展的一系列难题,譬如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等。
陕西以及西安本土企业,究竟应当如何提高竞争力?是从环境入手还是技术入手,抑或体制机制?
在近年经常回西安探亲的陈思进看来,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已经享誉海外,这些企业取得如今的竞争力,可谓历经艰难。对西安企业而言亦是如此。倘若要重头开始拓展海外知名度,涉及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类因素,难度颇高。
“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吸引海外有知名度的企业,在西安建立研发基地或研发中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学习中逐渐提升竞争力。”陈思进说。
陈思进的观点,来自于他的切身经历。
1996年,他从美国去多伦多旅游,对那里的企业情况有了初步的感知。彼时,加拿大海外知名企业数量也较少,除了黑莓和北方电讯,其它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乏善可陈。
但是多伦多走对了一步棋:人才优势。
陈思进介绍,20年前的多伦多与西安颇为相似,住房价格低,大学多,人才多,新移民多,尤其是高学历新移民特别多。而且,多伦多景色好,城市功能也很完善。
他认为,凭借这些优势,多伦多吸引了全球各大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落户,一时间异常兴旺。各方面条件相似的西安,也可以走多伦多的这条路。
期待西安培育出现象级企业
毫无疑问,拥有诸多优势的西安,在借鉴多伦多之路同时,所发展的产业也应因地制宜。
陈思进认为,西安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影视产业优势明显。西安的文化积淀不仅国内领先,而且具有全球竞争力。
同时,西安还是宜居之城,这对于创新尤为关键。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撑,则是IT公司优雅的办公环境,腾讯、阿里莫不如此。
而提及创新,往往还会被人们赋予另一层意义:城市形象的代名词。
在陈思进看来,杭州出了阿里巴巴,深圳出了腾讯、华为,当人们谈论这些优秀企业时,也会潜意识地联系到培育它们的城市。如此,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杭州和深圳的城市形象及竞争力。
“如果西安今后的创新强度、科研投入力度继续提高,将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处于优势。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将带动更多高科技面世,也将吸引更多人才聚集西安,创造更多财富,就像硅谷那样。”陈思进称。
他说,他迫切地期待西安也能够培育出像阿里或腾讯华为那样的现象级公司。
与此同时,陈思进对西安的文化产业也抱以期望。“我对西安的文化产业非常看好。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地方都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但是有如此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并不多,而西安又是其中最好的。”
然而,必须要正视的是,西安乃至陕西的文化产业仍有需要提高之处。仅以出版集团为例,与安徽出版集团对比,便可略窥一二。
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全国第一家组建集团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旗下拥有时代出版(600551.SH)和安泰股份(831063),是全国少有的拥有2家子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出版企业之一。
并且,早在2015年安徽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已位居全国第六,所属的4家出版社进入全国专业出版社前10强。还在俄罗斯、波兰、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全资或合资公司,进出口业务遍及全球100个国家或地区。
陕西及西安的出版企业情况如何,有目共睹。
海外融资是把双刃剑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恐怕要属融资。
在各类融资方式中,登陆资本市场是多数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陕西企业也不例外。目前,陕西已有A股上市公司46家,总市值6000多亿元。
除此之外,陕西还有许多企业在港股上市。包括海升果汁(00359),大唐西市(00620),西部水泥(02233),彩虹新能源(00438),以及曾经的利君国际(02005)等10余家企业。
如果将范围扩大,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海外资本市场,也可以成为西安本土企业的广阔舞台。但是,西安企业海外融资时,所面对的是全然不同的环境,因此更需谨慎行事。
在陈思进看来,能够成功融到海外的资金固然是好事,但对可能面临的挑战,也需提前做准备。
“海外的监管非常严格,而且类似浑水的做空机构也很多。如果翅膀不硬就匆匆忙忙去海外融资,有可能会被做空。海外融资是把双刃剑,打铁还得自身硬。”陈思进表示。
他的建议是,在海外发展要入乡随俗。海外市场都有规则,想在海外发展首先要熟悉规则。而目前熟悉海外金融市场监管等相关规则的人才,不仅西安,即使是北上广深,也较为缺乏。
对于常见的海外融资形式,如海外上市,海外发债,以及吸引风投等,企业也需要仔细权衡。陈思进表示,尤其风投,不乏为他人作嫁衣的情况。
他认为,现在国内的投资机构不差钱,国内也有许多优秀的投资者。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外融资是次要的,出去打响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或许也是目的之一。
“如果西安的企业确实需要到海外融资,可以选择发债,简简单单,到时候还债就行。如果到海外上市或吸引股权投资等,可能会面临着股权被稀释的问题。”陈思进表示,拿别人的钱都是有代价的,尤其是拿华尔街的钱,更不容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